时间: 2025-04-26 18:0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3:18
徐铉篆五柳传帖赞
作者: 岳珂 〔宋代〕
晋有逸民,乐天不忧。
唐有遗臣,嗜古好修。
或夷惠之拟伦,或斯冰之与俦。
炯松姿而筠操,又铁画而银钩。
集二妙之全美,接千载这风流。
载酒拂石,寻壑经丘。
吾将抱此而为栗里之游。
在晋朝,有隐士随意而乐,心中无忧;在唐朝,有遗臣热爱古风,追求修身养性。有的人与夷惠相比,有的人与冰雪相伴。他们的松姿竹操,如同铁画银钩一般之美,融汇了两种绝妙的全美,连接了千年的风流。带着酒,轻轻拂去石上的尘埃,寻访山谷和丘陵。我将怀抱这一切,去享受那栗里之游。
岳珂(约1090-约1150),字仲明,号白云,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擅长诗词,尤其以清新脱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古代文化的追求。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是岳珂对徐铉作品的赞美与追忆,体现了他对古代隐士、遗臣的敬仰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诗中融合了对古代文化的反思与个人情感的寄托。
《徐铉篆五柳传帖赞》是一首表现对古代隐士与遗臣的赞美之作,诗歌开篇便引入历史,指出晋朝的逸民与唐朝的遗臣,展现出一种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在描述中使用了“乐天不忧”的词句,表现出一种洒脱与从容的生活态度。
接着,诗句“或夷惠之拟伦,或斯冰之与俦”通过对比展现了隐士的高洁与遗臣的深沉。紧随其后的“炯松姿而筠操”,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松竹的高风亮节,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后段的“集二妙之全美,接千载这风流”意在强调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彰显出一种历久弥新的风流韵味。结尾的“吾将抱此而为栗里之游”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理想。
整首诗充满了对过往文化的追忆与赞美,体现了诗人对隐士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隐士和遗臣的赞美,传达了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岳珂的《徐铉篆五柳传帖赞》主要赞美的是哪两个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炯松姿而筠操”主要象征什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以上对比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隐逸文化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性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