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紫骝马

《紫骝马》

时间: 2025-05-12 07:41:45

诗句

带月饮长城,临风嘶汉营。

身经百战后,名以十年成。

不傍将军泣,偏从伯乐鸣。

朝来看蹀躞,肠断猎胡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41:45

原文展示:

紫骝马
作者: 欧必元 〔明代〕

带月饮长城,临风嘶汉营。
身经百战后,名以十年成。
不傍将军泣,偏从伯乐鸣。
朝来看蹀躞,肠断猎胡缨。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饮水于长城,迎着风在汉营中嘶鸣。
经历了无数战斗,经过十年的磨练名声才得以成就。
我不因将军的泪水而悲伤,偏偏要依靠伯乐的赏识而鸣叫。
早晨来观看你蹀躞的身影,心中感到无比痛断如猎人的胡缨。

注释:

字词注释:

  • 带月:在月光照耀下。
  • 长城:指中国的长城,象征守卫和壮丽。
  • 临风:迎着风。
  • 汉营:汉朝的军营。
  • 身经百战:经历过很多场战斗。
  • 十年成:经过十年的努力,获得成就。
  • 不傍:不依附于。
  • 将军:指统帅军队的将领。
  • 伯乐:古代善于识马的人,象征有眼光的人。
  • 蹀躞:马的走动姿态。
  • 肠断:心中悲痛如同肠子断裂。

典故解析:

  • 伯乐:指的是古代著名的识马之人,代表能够识别人才的眼光。
  • 长城:象征着防御和坚韧,历史上与战争密切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必元,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骏马为主题,表现出对马的赞美与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与战争频繁的时代,诗人通过马的视角,表达了对将士英勇与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紫骝马》以马为主角,表达了诗人对骏马的深厚感情,透过马的经历,隐喻了人们在战斗与生活中的艰难与不屈。诗中描绘的情景生动而具象,通过“带月饮长城”、“临风嘶汉营”的意象,展现出马在战场上的孤独与坚韧。尤其是“身经百战后,名以十年成”,不仅道出了马的历程,也象征着将士们在战斗中所经历的艰辛与荣耀。马在战争中虽不与将军共泣,却以“伯乐鸣”自豪,反映出一种独立与自信的精神。最后一句“朝来看蹀躞,肠断猎胡缨”则通过视觉与情感的结合,传达出对美好与逝去的感慨,使整首诗在悲壮中又带有一丝柔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带月饮长城:在月光下饮水,展现了马的孤独。
  2. 临风嘶汉营:马在风中嘶鸣,表现出它的英勇与不屈。
  3. 身经百战后,名以十年成:历经沧桑与磨练,终于赢得名声。
  4. 不傍将军泣,偏从伯乐鸣:不依附于权贵,却渴望被真正识别的尊重。
  5. 朝来看蹀躞,肠断猎胡缨:凝视美丽的身姿,心中却充满了无奈与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马与将士的命运相提并论,突出共同的奋斗。
  • 拟人:赋予马以感情,增强了诗的情感力度。
  • 对仗:上下句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马的视角,表现了对战斗的尊重与对命运的感慨,传达出英雄主义与独立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着孤独与清冷。
  • 长城:代表着历史的沉重与坚韧。
  • 伯乐:象征着识才之人,代表命运的转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伯乐”指的是谁?
    A. 战士
    B. 识马之人
    C. 将军
    D. 诗人

  2.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友情
    B. 战斗与荣耀
    C. 爱情
    D. 孤独

  3. “身经百战后,名以十年成”这句中“百战”指的是什么?
    A. 马的经历
    B. 将军的经历
    C. 战争的次数
    D. 所有士兵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马诗二十三首》——白居易
  • 《骑马吟》——阮籍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马诗二十三首》对比,均表现了对马的赞美与对战斗的思考,但欧必元更加强调马的个体命运,白居易则更注重集体情感。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词研究》
  2. 《古诗鉴赏辞典》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谒金门 上平江陈侍郎十绝 其八 如梦令 次韵文老使君宗兄见赠近体佳什两篇仆与公别 紫岩九章章八句上寿张丞相 明月逐人来(灯夕赵礼端席上) 别绶老 青玉案 上张丞相十首 上张丞相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缶字旁的字 疋字旁的字 一枕槐安 示字旁的字 进行曲 足字旁的字 知命安身 十二表法 格格不入 羊字旁的字 狙伺 斯罗 临渴穿井 守经据古 魂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