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历阳倅蒙庵郑公卒於位记岁在丁丑与仆有交承

《历阳倅蒙庵郑公卒於位记岁在丁丑与仆有交承》

时间: 2025-08-02 00:53:46

诗句

东晋陶元亮,西京董仲舒。

高风敦薄俗,妙论见遗书。

水石伤新窆,松篁惨旧庐。

楞伽今在否,此道发明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00:53:46

原文展示

东晋陶元亮,西京董仲舒。
高风敦薄俗,妙论见遗书。
水石伤新窆,松篁惨旧庐。
楞伽今在否,此道发明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提到东晋的陶元亮和西汉的董仲舒,他们的高尚风范超越了世俗,留下了精妙的论述和遗书。诗中感叹水石的侵蚀使新的墓地显得悲伤,松竹的枯槁让旧居显得凄凉。最后,诗人询问楞伽的教义是否仍在,似乎在追问道理的初始和本源。

注释

  • 陶元亮: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高洁的品格和隐逸的生活著称。
  • 董仲舒: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提倡儒家学说,其理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 高风:指高尚的风范。
  • 敦薄俗:敦厚的品德,抵御世俗的风气。
  • 水石伤新窆:比喻新坟因水石的侵蚀而显得伤感。
  • 松篁惨旧庐:松竹衰老,使得旧居显得凄凉。
  • 楞伽:指《楞伽经》,是佛教经典之一。
  • 此道发明初:此道理的最初发明和阐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对人生和道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之道与郑公交往的时期,可能是对郑公去世的悼念,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示了古代士人的高尚风范与追求。陶渊明和董仲舒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和品德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诗的开头通过平实的叙述引入,接着通过“水石”和“松篁”的意象,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最后一句提问“楞伽今在否”,不仅是对佛教思想的追问,更是对真理和智慧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晋陶元亮,西京董仲舒:提及两位历史文化名人,设定了较高的文化背景。
  • 高风敦薄俗,妙论见遗书:表达对这两位人物德行和思想的赞美。
  • 水石伤新窆,松篁惨旧庐: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时光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感慨。
  • 楞伽今在否,此道发明初:提出对古代智慧的追问,反映出人对道理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石”比作对新墓地的伤害,形象地表达生命的脆弱。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意象对称,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叹,显示出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松篁:代表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脆弱。
  • 楞伽:象征深奥的智慧与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之道的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有哪两位?

    • A. 陶渊明和董仲舒
    • B. 李白和杜甫
    • C. 王羲之和阮籍
  2. 诗中“水石伤新窆”中的“新窆”指什么?

    • A. 新的家园
    • B. 新的坟墓
    • C. 新的书籍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
  • 董仲舒《春秋繁露》

诗词对比

  • 王之道与陶渊明:两人都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但王之道更侧重于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而陶渊明则强调隐逸生活的超然。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陶渊明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新庵壁间 送刘伯瑞四首 其三 次韵斯远二十七日道中见怀二首 其二 挽汪养源舍人二首 其二 云锦 连日与邢伯方兄弟饮成四十字 雨脚 用老谢丈立春韵赠周文显蕃与文显以癸巳岁是日相识始有倡酬故及之 九月二日发舟快阁下 月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醋妒 余膏剩馥 几字旁的字 敷衍门面 雨字头的字 赤字旁的字 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得风就是雨 益上损下 明察秋毫 私淑弟子 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肘腋之变 幾字旁的字 刬刷 龠字旁的字 包含弥的成语 跌眼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