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3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36:14
昭君怨
作者: 张宪 〔元代〕
四弦嘈嘈弹,北风边马嘶。
回头望汉月,遥落长安西。
白草没行路,万里春凄迷。
谁谓秭归女,去作单于妻。
抆泪入穹庐,颦眉向羊酪。
敢恨君恩轻,惟怜妾命薄。
安危托妇人,良为君王羞。
谋臣自无策,画史不须尤。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女子在北风中弹奏四弦琴的悲伤情景。她回头望向汉朝的月亮,感受到长安的遥远和自己的无奈。路旁的白草遮住了行路的方向,春天的万里旷野显得如此凄迷。人们怎么能说秭归的女子,竟然嫁作了匈奴的妻子呢?她抹去眼泪,走进穹庐,眉头紧锁,面对着羊酪。她敢于怨恨君王的恩情轻薄,只是可怜自己的命运多舛。她的安危全靠一个女子,真是令君王感到羞愧。谋臣没有良策,画史也无需苛责。
作者介绍
张宪,元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情感细腻,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时事结合的作品。
创作背景
《昭君怨》创作于元代,背景为对王昭君故事的再现,反映了历史上女性的无奈与悲苦,以及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昭君怨》以王昭君的故事为背景,展现了女性在历史大潮中的无奈与悲哀。诗中通过四弦乐器的嘈杂声和北风的呼啸,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凄凉的氛围。诗人回望汉月,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往日生活的怀念。白草没行路,暗示了前路的迷茫与艰难,春天的万里依旧凄迷,让人感到生存的困境和无奈。
“谁谓秭归女,去作单于妻”,这一句直击主题,表达了对王昭君被迫出嫁匈奴的愤慨与同情。抹去眼泪的动作体现了她内心深处的悲伤与不甘。后面几句则进一步揭示了女性在历史中的脆弱地位,安危寄托于妇人,显示出女性在政治权力中的无力感,而谋臣和历史画家对这一切的无能为力更是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悲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历史上女性命运的悲剧,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王昭君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反映出历史环境对个体的压迫与无奈,以及对故乡和理想的美好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昭君怨》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宪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秭归女”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王嫱
B. 王昭君
C. 王异
诗中“敢恨君恩轻”的意思是?
A. 她怨恨君王对她的恩情太轻
B. 她感激君王的恩情
C. 她恨君王不爱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昭君怨》与《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昭君怨》更侧重于女性命运的悲剧,而《静夜思》则是普遍的思乡情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沉重,后者则清丽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