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3:32
菩萨蛮·泉江三遇昌阳节
作者: 郭应祥
泉江三遇昌阳节。
棹歌还向中流发。
急桨更轻桡。
看谁夺得标。
明年归紫淦。
尚忆舟同泛。
应有旧双鬟。
能讴菩萨蛮。
在泉江上我三次遇到昌阳节,
船上的歌声又向中流传来。
急促的桨声更显得轻快,
看谁能够夺得这场比赛的标记。
明年我将再归紫淦,
还记得曾经一起泛舟的情景。
应该会有旧友双鬟,
也能歌唱《菩萨蛮》。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郭应祥,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流传于后世,以词风婉约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昌阳节期间,表达了作者对节日的欢庆以及对往昔友谊的怀念。诗中通过描绘水上活动和竞赛场面,传达了欢快的节日气氛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菩萨蛮·泉江三遇昌阳节》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节日的欢乐与人际间的温情。诗的开篇便描绘了昌阳节的热闹场景,作者以“泉江三遇昌阳节”开头,显示了他与节日的亲密关系。接下来,棹歌声响起,营造出一种轻快的氛围,而急桨的动作则体现了竞赛的紧张感。作者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述比赛,更是在唤起对过往欢乐时光的追忆。
后半部分,作者展望明年重归紫淦,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怀念。旧友双鬟的出现,象征着昔日友情的延续,也暗示着节日的团聚与重温。整首词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融入了对友谊与时光流逝的深情思考,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与诗人内心的柔软。
逐句解析:
泉江三遇昌阳节:说明作者在泉江上多次遇到这个节日,暗示对节日的喜爱。
棹歌还向中流发:描绘船上的欢歌,传递出节日的热闹气氛。
急桨更轻桡:表现划桨的急促与轻快,暗示比赛的紧张气氛。
看谁夺得标:表现竞争的激烈,暗含一种期待。
明年归紫淦:展望未来,表达对再度相聚的期待。
尚忆舟同泛:怀念过去与朋友一起的快乐时光。
应有旧双鬟:期待旧友再聚,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能讴菩萨蛮:暗示友人也会歌唱,体现了共同的记忆与情感。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节日的场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诗人以简单的场景描绘,传递出深厚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美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郭应祥是哪一代的词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棹歌还向中流发”中“棹歌”指的是什么?
A. 船上的歌声
B. 划船的工具
C. 水流声
D. 风声
诗中提到的“旧双鬟”代表了什么?
A. 新朋友
B. 旧友
C. 家人
D. 同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