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隐者一绝

《送隐者一绝》

时间: 2025-05-02 19:56:30

诗句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6:30

原文展示: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白话文翻译:

这条无人问津的小路上,长满了萧萧的杂草。自古以来,云雾缭绕的山林远离了市井的喧嚣。世间的公道唯有白发证明,贵人头上却从不施恩于人。

注释:

  • 无媒:无人问津,没人引导。
  • 径路:小路。
  • 萧萧:形容草木凋零的样子。
  • 云林:云雾缭绕的山林,意指偏远的地方。
  • 公道:公正的道理。
  • 白发:象征老年的智慧和经历。
  • 贵人:指地位高的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云林”暗指隐者或隐士所居之处,体现了作者对于隐士生活的向往与理解。“公道世间唯白发”则引申出对年长者的尊重和对社会不公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诗风清新,兼具豪放与婉约。他的诗以题材广泛、意境深远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杜牧生活的晚唐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述隐者的生活,表达对官场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条无人问津的小径,表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无媒径路草萧萧”勾勒出一幅荒凉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孤独。接着“自古云林远市朝”则进一步强调了隐者生活的宁静与世俗的喧嚣之间的对比,暗示了人们对名利的追逐往往使他们远离真正的公正与真理。

“公道世间唯白发”一句,则用白发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老年智慧的推崇,同时也对年轻人追求名利的无奈与批判。最后一句“贵人头上不曾饶”,更是直指社会的不公,贵人往往不懂得施恩于他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与无奈。

整首诗虽短,但意蕴深厚,展现了杜牧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既有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出一条小路的荒凉,传达出诗人对繁华世界的厌倦。
    • 第二句强调了隐者与世俗之间的距离,暗含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 第三句以白发比喻智慧,强调了年长者的公正与经历。
    • 第四句则批判了权贵对普通人的漠视,突出社会的不公。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无媒径路”与“草萧萧”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将白发作为公道的象征,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隐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批判了社会的不公现象,反映出深沉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草萧萧:象征荒凉与孤独。
    • 云林:象征隐逸、远离世俗的生活。
    • 白发:象征智慧与经历,反映出对年长者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媒径路草萧萧”意指什么?

    • A. 繁华的街道
    • B. 荒凉的小路
    • C. 美丽的花园
  2. 诗人对“贵人头上不曾饶”的态度是?

    • A. 尊重
    • B. 批判
    • C. 赞美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杜牧的《送隐者一绝》更加强调对世俗的批判,而王维则注重自然与人心的和谐。两者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寿楼春 钱武肃王祠下作 寿楼春 前题,代 寿楼春 寿慕韩,时寓津门 寿楼春 新甫学士八旬双寿,重谐花烛,倚声奉祝 寿楼春 题葛毓山词集 寿楼春 其六 寿曹邃庵 沙头雨 花自落 自题与内子赏荷小影 花自落 自题五十有六小影 花自落 张海门太史金镛嘱题其室人钱杜香女史画梅遗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衋然 斤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逆臣贼子 周泽 眼挫 囊中取物 涂迹 衽革枕戈 人头畜鸣 无关大体 麦字旁的字 饭囊酒甕 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