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7:41
水调歌头 其三 同子仪、韦之登舟青阁,用韦之韵
作者: 管鉴 〔宋代〕
秋色浩无际,风露洗晴空。
登临江山胜处,楼倚最高峰。
好是夕阳低后,四野暮云齐敛,
遮尽远山重。
城郭参差里,烟树有无中。
坐间客,才论斗,气如虹。
挥毫万字,举双白眼送飞鸿。
莫问梅仙丹灶,休觅山灵蕙帐,
追忆采芝翁。
便草凌云赋,归奏大明宫。
秋天的景色广阔无边,清风和露水洗净了晴朗的天空。站在风景最好的地方,楼阁依傍着最高的山峰。夕阳落下之后,四周的暮云齐聚,遮住了远山的重叠。城市的轮廓错落有致,烟雾缭绕的树木时隐时现。在座的宾客中,大家谈论着才艺和学问,气势如虹。挥毫写下万字,抬头望去,双眼送走了飞鸿。不要询问梅仙的丹药灶,不必寻找山中的灵芝和蕙兰,追忆那些采芝的老人。干脆写首凌云的赋,归去奏响大明宫的乐曲。
管鉴,宋代诗人,生平事迹鲜有记载,主要以诗词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风格清新高远,情感真挚。
《水调歌头 其三》创作于秋季,诗人在游览青阁时,感受到自然界的辽阔与壮丽,产生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通过描绘秋色和友人交谈,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长生的向往。
《水调歌头 其三》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诗作,诗人在秋天的景色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深远与辽阔。诗的开头以“秋色浩无际”引入,瞬间勾勒出一幅空灵的秋天图景,给人以开阔的视觉感受。接下来的描写不仅仅停留在自然的美丽,还引入了人们的活动与情感。
诗人在“坐间客,才论斗”中,展示了诗人与友人在高阁之上畅谈才艺的场景,气氛热烈,显示了诗人自信的气度与才华。“气如虹”描述了那种激昂的情绪,仿佛连空气中都充满了创作的激情。而挥毫泼墨的场景则象征着诗人创作的自由与豪情。
最后几句则转向对人生的思考,诗人不再追求长生的药物,而是选择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化为诗歌,回归传统文化的表达。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使得整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与吟诵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长生与理想的追求。诗人通过自然与人生的结合,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气如虹”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莫问梅仙丹灶”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诗中哪些意象表现了自然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