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5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54:38
灵明观自己,纠错漫殊途。
睨柱夸完璧,探怀失系珠。
封侯真不愿,作佛尚堪图。
解我无还语,根尘法本粗。
我在灵明的观照中审视自己,却发现错误漫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瞧那柱子,夸耀着完美的璧玉;想要探求内心,却失去了那颗系在一起的珍珠。
我真不想封侯,只想做个佛,尚且能图个清静。
但如今却无法言说我的心声,根本的尘世法则是如此粗糙。
李流谦,宋代诗人,以诗风清新脱俗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和社会现实为题材,其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此诗写作于春晚,诗人借助春天的景象,表达对人生的反思与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华与内心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自我内心的审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对理想的追求。开头两句“灵明观自己,纠错漫殊途”,展现了诗人对自我反省的态度,灵明的内观使人在纷乱中寻求真理,但却发现走错了方向。接着“睨柱夸完璧,探怀失系珠”形象地表达了外在事物的美好与内心真实状态的失落,完璧与失珠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失落感。
后两句“封侯真不愿,作佛尚堪图”,诗人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厌倦,宁愿追求一种更为纯粹的存在。最后一句“解我无还语,根尘法本粗”则揭示了生存的艰辛与无奈,强调了世俗法则的粗糙与心灵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对世俗功名的厌倦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李流谦生活在哪个朝代?
“灵明观自己”中的“灵明”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封侯”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