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3:3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3:37:47
予旧服术迂其效弃去比过临邛蒙李丈分惠并副
作者:李流谦 〔宋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身处境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诗中提到自己如同芭蕉般脆弱,却敢于承担金石般的坚固;生存的境遇虽艰难,但却心怀愧疚,面对那些强壮有力的人。即使有百万的保护,却难免偶尔喘息,常常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到怀疑。灵根的不同给予了意外的效果,生活中的小帮助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若能在早晚的时光中验证这些,何必遗憾过去的误解。谁知那破旧的衣服,难以简单地用一根线来修补。沧海之中微小的波澜,甚至连九仞之高的土堆也显得微不足道。看到美好的事物,不禁拍手称赞,却未必会被他人所认可。九州如同秦国的鼎,万民如同在锅中煮沸,无奈之下众人的愤怒已久积于心。碑石在峄山上夸耀,遗骨在骊山中腐烂。初心本想迅速达到目标,却未能守住自己的门户。我的宗族用双手救活人命,一诺便轻如季布。将诗歌寄送给朋友,因爱惜彼此的血肉之情,担心被石髓凝固,也防止山中的嫉妒。忙于追求药物和食物,长久以来的歌谣也记载了它的根源。希望能寻求世间的仁义,借助秦国的教诲来理解其原因。就如解牛一样得以养生,向庄子请教。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诗艺著称。他的诗多关注人性、生命和自然,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自我的反省。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李流谦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之时,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世事的感悟,正是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将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现状紧密相连。作者以“芭蕉”自喻,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愧疚。诗中提到的“百万护一喘”,生动地描绘了人在社会压力下的脆弱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通过对比与反思,李流谦在诗中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真诚与信义的重要性。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深入思考了世间的仁义与生命的意义,借用庄子的智慧,暗示了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全诗情感真挚,层次分明,既有对自我的反思,又有对社会的批判,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哲学思考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人生的无奈与思考,探讨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表达对真诚、信义的渴望,展现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李流谦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百万护一喘”意指什么?
A. 保护无效
B. 生命坚强
C. 赞美他人
D. 追求物质
“九州作秦鼎”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国家统一
B. 历史变迁
C. 个人奋斗
D. 生命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