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7:40
原文展示:
送刘编修朝宗赴九江教授 其二 杨士奇 〔明代〕 去上还乡路,天恩便养亲。 拜辞金殿直,谢别玉堂人。 山水濂溪近,风烟栗里邻。 怀贤知有志,应不负青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踏上归乡的路途,感谢天恩得以奉养双亲。在金殿前拜别,向玉堂中的人道谢。山水接近濂溪,风烟与栗里相邻。怀揣着对贤人的敬仰,知道自己的志向,不应辜负这青春年华。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士奇(1365-1444),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士奇,号东里,江西吉水人。官至礼部尚书,参与编纂《永乐大典》。其诗文风格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士奇为送别刘编修朝宗赴九江教授而作。诗中表达了对刘编修的祝福和对归乡奉养双亲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对贤人志向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刘编修归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归乡奉养双亲的赞美。诗中“天恩便养亲”一句,既表达了对皇帝恩典的感激,也体现了对家庭责任的重视。后两句通过对濂溪和栗里的提及,暗示了刘编修的高洁志向和对贤人的敬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高尚品质的推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对高尚品质的推崇。通过对刘编修归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高尚品质的推崇,同时也体现了对家庭责任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濂溪”是指哪个学派的发源地? A. 濂溪学派 B. 栗里学派 C. 金殿学派 D. 玉堂学派
诗中的“栗里”是指谁的隐居地? A. 陶渊明 B. 周敦颐 C. 杨士奇 D. 刘编修
诗中“天恩便养亲”一句体现了什么? A. 对皇帝的感激 B. 对家庭的重视 C. 对友人的祝福 D. 对未来的期许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