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3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36:00
伐蒿种竹作清深,
洗石锄垣出翠纹。
玉节露匀新带月,
苔肤雨涩细留云。
四檐妍色开晴晓,
一亩浓阴寄夕醺。
陶令醉时烦客去,
梦魂潇洒与谁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竹林环境,诗人伐去蒿草,种下竹子,让这里变得宁静而深邃。经过雨水的洗刷,石头和墙垣上显现出翠绿的纹路。清晨的月光透过露珠洒在玉节般的竹子上,雨水滋润下的苔藓显得细腻而湿润。四角的屋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清晨的阳光照射在浓密的树荫上,留下了醉人的黄昏。陶渊明喝醉的时候,常常希望客人离去,诗人的梦境潇洒自在,和谁又有关系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毛滂,宋代诗人,擅长词和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毛滂的隐居生活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逃避,表现出一种恬静、洒脱的生活态度。
这首《次韵成允寒秀亭》充满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内心的宁静。开篇的“伐蒿种竹作清深”展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竹子象征着高洁与坚韧,正符合诗人内心的追求。接下来的“洗石锄垣出翠纹”,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后的清新与生机,仿佛我们也能感受到那清凉的空气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玉节露匀新带月”不仅描绘了竹子的美丽,也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诗人在此刻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着天地间的宁静与和谐。之后的“苔肤雨涩细留云”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景,湿润的苔藓与细腻的云雾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陶令醉时烦客去”则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陶渊明在醉酒时渴望独处,诗人同样渴望摆脱世俗的烦恼,享受那份宁静与自在。最后一句“梦魂潇洒与谁云”,则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渴望,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构建了一个清新、高雅的自然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恼的逃避,展现出一种清新、高雅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自然的画卷,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节”指的是:
A. 石头
B. 竹子的节
C. 苔藓
“陶令醉时烦客去”中的“陶令”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陶潜
C. 陶侃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对城市生活的热爱
B. 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权势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这些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在自然与隐逸生活中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背景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