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奉寄黄任道

《奉寄黄任道》

时间: 2025-05-06 17:50:10

诗句

蒿莱日日没幽居,时得新诗亦自娱。

为有远怀希稷高,或时飞梦见唐虞。

久谙末俗难谋道,益厌庸儿妄问儒。

绝笔断弦无意寄,笑将远目睨清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50:10

原文展示:

蒿莱日日没幽居,时得新诗亦自娱。为有远怀希稷高,或时飞梦见唐虞。久谙末俗难谋道,益厌庸儿妄问儒。绝笔断弦无意寄,笑将远目睨清虚。

白话文翻译:

我日日隐居在蒿莱之中,偶尔得到新诗也自得其乐。因为怀有远大的志向,希望能达到稷高的境界,有时在梦中也能见到唐虞盛世。长久以来熟悉了世俗的浅薄,难以谋求大道,更加厌恶那些平庸之辈随意询问儒家学问。我决定不再写作,不再弹琴,无意将这些寄托出去,只是笑着用远望的目光凝视着清虚的天空。

注释:

  • 蒿莱:指荒草丛生的地方,比喻隐居之地。
  • 幽居:隐居。
  • 稷高:指古代贤臣稷,比喻高远的志向。
  • 唐虞:指唐尧和虞舜,古代的贤君,比喻理想中的盛世。
  • 末俗:指浅薄的世俗。
  • 庸儿:平庸之辈。
  • 绝笔断弦:比喻停止写作和弹琴。
  • 清虚:指天空,比喻高远、清静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1032-1059),字景仁,北宋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令在隐居生活中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王令感到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因此选择了隐居,通过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首句“蒿莱日日没幽居”描绘了作者隐居的环境,暗示了与世隔绝的状态。接下来的“时得新诗亦自娱”表明即使在孤独中,作者仍能通过创作诗歌来自我慰藉。第三、四句“为有远怀希稷高,或时飞梦见唐虞”展现了作者的高远志向和对理想时代的向往。第五、六句“久谙末俗难谋道,益厌庸儿妄问儒”则直接表达了对浅薄世俗和平庸之辈的厌恶。最后两句“绝笔断弦无意寄,笑将远目睨清虚”表明作者决定不再与世俗交流,而是将目光投向高远清虚的天空,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蒿莱日日没幽居”:蒿莱象征荒凉,幽居表示隐居,整句表达了作者隐居在荒凉之地的生活状态。
  2. “时得新诗亦自娱”:即使在孤独中,作者仍能通过创作新诗来自我娱乐。
  3. “为有远怀希稷高”:作者怀有远大的志向,希望能达到稷的高境界。
  4. “或时飞梦见唐虞”:有时在梦中也能见到唐虞盛世,表达了对理想时代的向往。
  5. “久谙末俗难谋道”:长久以来熟悉了浅薄的世俗,难以谋求大道。
  6. “益厌庸儿妄问儒”:更加厌恶那些平庸之辈随意询问儒家学问。
  7. “绝笔断弦无意寄”:决定不再写作,不再弹琴,无意将这些寄托出去。
  8. “笑将远目睨清虚”:只是笑着用远望的目光凝视着清虚的天空,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蒿莱”比喻荒凉的隐居之地,“稷高”比喻高远的志向,“唐虞”比喻理想中的盛世。
  • 对仗:“久谙末俗难谋道,益厌庸儿妄问儒”中的“久谙”与“益厌”,“末俗”与“庸儿”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作者展现了对浅薄世俗的厌恶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最终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

意象分析:

  • 蒿莱:象征荒凉的隐居之地。
  • 幽居:象征与世隔绝的状态。
  • 稷高:象征高远的志向。
  • 唐虞:象征理想中的盛世。
  • 末俗:象征浅薄的世俗。
  • 庸儿:象征平庸之辈。
  • 清虚:象征高远、清静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蒿莱日日没幽居”中的“蒿莱”象征什么? A. 繁华的都市 B. 荒凉的隐居之地 C. 热闹的集市 D. 宁静的乡村 答案:B

  2. 诗中“为有远怀希稷高”中的“稷高”比喻什么? A. 低俗的志向 B. 高远的志向 C. 平凡的生活 D. 世俗的追求 答案:B

  3. 诗中“或时飞梦见唐虞”中的“唐虞”比喻什么? A. 现实的社会 B. 理想中的盛世 C. 过去的时代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B

  4. 诗中“久谙末俗难谋道”中的“末俗”指什么? A. 高雅的文化 B. 浅薄的世俗 C. 深奥的学问 D. 传统的道德 答案:B

  5. 诗中“绝笔断弦无意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决定? A. 继续写作和弹琴 B. 停止写作和弹琴 C. 只写作不弹琴 D. 只弹琴不写作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隐居山林的宁静与超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回归田园生活的理想与实践。

诗词对比:

  • 王令的《奉寄黄任道》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隐居的主题,但王令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令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王令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他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相关查询

浔阳送别图 江南行 草堂话旧图 唐伯虎与祝枝山联句咏奇石 张梦晋改流水诗 佳人对月图 一年歌 送陈宪章 其二 出塞 友鹤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仓卒应战 手字旁的字 包含塔的成语 练兵秣马 滉滉 齿字旁的字 虽多亦奚为 趙蟞 受亏 毛蛋蛋子 拥书百城 坤结尾的成语 龜字旁的字 白雪皑皑 弱年 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