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3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32:11
原文展示:
暨阳居四首 其三 王令 〔宋代〕 自吾暨阳居,已见月四周。 流年不我谋,寒暑忽已遒。 老来何足叹,苟死固可羞。 子今用力薄,暮齿将何收。
白话文翻译:
自从我来到暨阳居住,已经过去了四周的时间。 岁月匆匆,不与我商量,寒暑交替,转眼已至。 老去有什么值得叹息的,如果苟且偷生,那才是可耻的。 你现在力量薄弱,晚年又将如何度过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1032-1059),字景仁,北宋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王令的诗歌在当时颇受赞誉,但因其早逝,作品流传不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令在暨阳居住期间所作,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抒发了对人生晚年的忧虑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首两句以“自吾暨阳居,已见月四周”开篇,简洁地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接下来的“流年不我谋,寒暑忽已遒”进一步强化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后两句“老来何足叹,苟死固可羞”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坚持,认为老去并不可怕,但苟且偷生才是可耻的。最后一句“子今用力薄,暮齿将何收”则是对未来的忧虑,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担忧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抒发了对人生晚年的忧虑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老去的坦然接受和对苟且偷生的鄙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暨阳”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书名 D. 官职
“流年不我谋”中的“流年”指的是什么? A. 流水 B. 流逝的岁月 C. 流星 D. 流言
诗中“老来何足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老去的恐惧 B. 对老去的接受 C. 对老去的厌恶 D. 对老去的无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