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45
月明未许人早睡,笛声鲜与秋争清。
夜深不应有飞蝶,渠侬似欲伴人行。
月色明亮,尚未让人早早入睡,笛声清脆却与秋夜的宁静争相辉映。夜深了,不应该还有飞舞的蝴蝶,似乎它想要陪伴我一同漫步。
此诗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夜晚的思考与感受,尤其是与自然的亲密联系。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风格独特,富有生活气息。
此诗写于月夜,反映了诗人夜游县圃的情景,表现了他在宁静夜晚的思考与感受。诗中的笛声和飞蝶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气氛,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索。
此诗描绘的是一个清幽的月夜,诗人在夜深时分漫步于园中,耳畔传来悠扬的笛声。开头的“月明未许人早睡”,展现了月光的明亮与夜的宁静,给人一种清冷而明亮的氛围。随着笛声的响起,诗人似乎陷入了对秋夜的思考,笛声的清脆与秋夜的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美妙的听觉享受。
接下来的“夜深不应有飞蝶”,则让人感受到一种错位的奇妙感。通常夜深时,蝴蝶应该是沉寂的,而此处却有飞舞的蝴蝶,似乎在暗示着某种不寻常的情境。诗中的“渠侬似欲伴人行”,将蝴蝶拟人化,表现出它似乎想要与人同行的情感,增添了诗的灵动与温暖。
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一丝生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细腻观察。杨万里的诗作常常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这首诗无疑是对月夜美好景色与内心情感的完美融合。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细腻感知,表达了在宁静夜晚中的孤独与陪伴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诗人认为夜深时应没有什么?
诗中“渠侬”是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