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淮南转运李学士君锡示卷

《淮南转运李学士君锡示卷》

时间: 2025-05-04 01:01:32

诗句

李氏世能诗,落落为时豪。

汉陵唐太白,始竞二雅高。

益端正封贺,才各倾吴涛。

於今几代孙,手持切玉刀。

功利既及民,又将薄风骚。

示我照乘珠,光彩生褐袍。

曾非贫家有,怀归徒增劳。

神物必难秘,恐随风雨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1:32

原文展示:

淮南转运李学士君锡示卷
梅尧臣

李氏世能诗,落落为时豪。
汉陵唐太白,始竞二雅高。
益端正封贺,才各倾吴涛。
於今几代孙,手持切玉刀。
功利既及民,又将薄风骚。
示我照乘珠,光彩生褐袍。
曾非贫家有,怀归徒增劳。
神物必难秘,恐随风雨逃。

白话文翻译:

李家的诗人世代相传,才华横溢,在当时的豪杰中脱颖而出。汉朝的刘陵和唐代的李白,开始争相追逐那两位雅士的高峰。如今的封贺和益端正,才华各有所长,犹如波涛翻滚的吴江。到现在几代后代子孙,手中却拿着切玉的刀。功利不仅波及百姓,也使得风骚的文采变得稀薄。请您给我展现那照耀的珍珠,光辉照耀着我的褐色长袍。曾经并非贫苦之家,如今归来却徒增劳苦。神奇的事物本就难以隐藏,恐怕会随风雨而逃逸。

注释:

  • 李氏世能诗:指李家世代有诗才。
  • 落落:形容气度从容不迫。
  • 汉陵唐太白:指汉代的刘陵(刘彻)和唐代的李白,两位著名的诗人。
  • 封贺:指封建社会的官员。
  • 吴涛:指吴江的波涛,象征才华的广泛流动。
  • 切玉刀:象征才能或事业的工具。
  • 薄风骚:指文采的变薄或减少。
  • 照乘珠:指照耀的珍珠,象征光辉和荣耀。
  • 褐袍:指朴素的衣服,可能代表作者的身份。
  • 神物:指神秘的事物或才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止庵,宋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是“初唐四杰”之一。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的晚年,正值宋代中期,社会变迁与文化繁荣并存。诗人通过对李氏家族诗才的赞誉,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思考,同时也隐含了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淮南转运李学士君锡示卷》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文关怀的诗作。梅尧臣在诗中通过对李氏家族的赞美,表明了对诗歌传承的重视和对时代豪杰的敬仰。诗的开头提到“李氏世能诗,落落为时豪”,显示出李家在诗歌上的卓越地位,接着又引入历史上的唐太白,强调了诗歌的高度。

在后面的几句中,梅尧臣借用“波涛”这一意象,表现出后代诗人们在文艺创作上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在功利社会的影响下,风骚的文采逐渐减少,反映了对当下文人境遇的忧虑。诗的结尾部分,透过“神物必难秘”的直白,表达了对才华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仿佛在提醒后人应当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才华。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示了历史的沉淀与个人奋斗的轨迹,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当下社会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两句强调李氏家族的诗才和历史背景,表现出对文化传承的尊重。
    • 中间几句通过对比,揭示了当代文人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尤其是在功利主义盛行的环境下。
    • 结尾几句反映出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以及对才能的珍惜与对未来的忧虑。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光彩生褐袍”,将内在的光辉与外在的朴素形成对比,达到突出内涵的效果。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一定的对称感,增强了韵律美。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文学传承的尊重与对社会风气的忧虑,表现出梅尧臣对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后代文人的期望。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李氏家族:象征着诗歌的传承与文化的延续。
    • 汉陵唐太白:代表着古代诗歌的巅峰与追求。
    • 切玉刀:象征着才华与事业的工具,表达了对文人身份的思考。
    • 照乘珠:象征着光辉与荣耀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氏家族在诗中被称赞的原因是什么?

    • A. 他们的财富
    • B. 他们的诗才
    • C. 他们的权势
    • D. 他们的地位
  2. 诗中提到的“汉陵唐太白”是指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白居易
    • D. 苏轼
  3. “功利既及民,又将薄风骚”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诗人对财富的追求
    • B. 文人面临的困境
    • C. 社会的繁荣
    • D. 诗歌的流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的《淮南转运李学士君锡示卷》与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均表现出对才华的珍视,但梅尧臣更关注文化传承和社会现象,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豪放与对酒的畅快。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玉漏迟 庆表兄陈安行初度 玉漏迟 晚雨 玉漏迟 藕荡莲 玉漏迟·自怜翠袖 玉漏迟(题吴梦窗霜花腴词集) 玉漏迟(夏) 玉漏迟 月湖夜泛 玉漏迟二首 其二 玉漏迟二首 其一 玉漏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帝事 反己 赏功罚罪 期结尾的成语 杨朱泣岐 邮巡 戈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墨鸦 平地起雷 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匕字旁的字 包含徒的词语有哪些 艮字旁的字 八字旁的字 援经据典 甘心受罚 尸骨未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