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风笛

《风笛》

时间: 2025-08-11 08:32:28

诗句

既殊出塞声,还非江上听。

夜吹送悠扬,高楼月方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1 08:32:28

原文展示:

风笛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既殊出塞声,还非江上听。
夜吹送悠扬,高楼月方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音乐声既不同于塞外的乐声,也不是江边的晨曲。在夜晚的高楼上吹奏,悠扬的旋律随着月光飘荡。


注释:

字词注释

  • 既殊:既然是不同的。
  • 出塞声:指边塞的音乐声,通常与战争、边疆生活有关。
  • 江上:指江边,通常与水乡、生活悠闲相关。
  • 夜吹:在夜晚吹奏。
  • 悠扬:形容音乐声响亮而悠长。
  • 高楼月方迥:高楼上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而远离。

典故解析

  • “出塞”常指边塞生活或征战,历史上有许多诗人以此为题材,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江上音乐常与李白的诗歌相联系,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感怀与对生活的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冯溪,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借音乐抒发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反映了他对不同生活经历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风笛》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开始两句“既殊出塞声,还非江上听”,用两个不同的场景来引入主题,前者与战争、边塞的生活相连接,后者则关联到温柔的江南水乡。在这样的对比中,诗人传达出一种既有情感又富有哲理的深刻意境。

接下来的“夜吹送悠扬”,描绘了夜晚中飘荡的乐声,这种悠然自得的状态让人联想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感悟。最后一句“高楼月方迥”,将月亮与高楼结合,营造出一种高远的空间感和孤独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言简意赅,但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感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既殊出塞声:这句强调不同的音乐声,暗示诗人对生活的多样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2. 还非江上听:进一步强调音乐的不同,带有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思索。
  3. 夜吹送悠扬:描述夜晚的宁静与音乐的美好,传达出一种享受时光的情绪。
  4. 高楼月方迥:最后一句借用月亮的意象,暗示孤独与思索,同时展现出一种高远的境界。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出塞声与江上声的对比,揭示了生活的多元性。
  • 意象:夜晚、高楼、月亮等意象营造出优雅而孤独的氛围。
  • 比喻:音乐与生活的比喻,突显出情感的深邃和广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音乐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不同生活场景的思考,揭示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内心的孤独感,鼓励人们去感受和体悟生活中的美好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笛:象征着情感与思绪的表达。
  • 高楼:象征着人的渴望与追求,亦有孤独感。
  • 月光:象征着宁静与美好,常与思念、孤独相关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与什么有关?

    • A. 战争
    • B. 音乐与生活
    • C. 自然景观
  2. “既殊出塞声”中的“殊”意思是?

    • A. 相同
    • B. 不同
    • C. 美好
  3. 诗中提到的“高楼”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孤独与追求
    • C.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梅尧臣的《风笛》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通过月亮传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情感的直接表达和个人内心的孤独。两者在意象上的运用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上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梅尧臣的相关研究文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和靖八梅 和和靖八梅 和和靖八梅 过三衢呈刘共父 过青潭铺用杜少陵韵 公冶携酒见过与者温元素康致美赋诗投壶再用 复用前韵 泛舟东池坐客赋诗次其韵 东池即事 登南恩望海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長字旁的字 那里每 皮字旁的字 包含璋的词语有哪些 厄字旁的字 目空一切 示字旁的字 始终如一 包含牧的成语 虎字头的字 樵柯烂尽 包含撒的成语 包含不的词语有哪些 不毁之制 木构 好梦难成 耽志 冷如霜雪 刻意经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