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4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43:24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作者: 胡寅 〔宋代〕
追陪强韵思犹迟,
寄语疏林恐未知。
酒半寻香攀近蕊,
夜分然烛照高枝。
莫愁花浪翻天远,
且看鲛鮹剪玉宜。
冠冕众芳归独步,
固应桃李不同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冬至前夕,参加季父梅花聚会时的感慨与思绪。尽管心中有许多想法,但在追随强韵的过程中却显得迟缓。寄语疏林,可能是想表达对梅花的期待,但又担心自己的想法无人知晓。酒半寻香,诗人在酒中寻找梅花的香气,试图靠近盛开的花蕊。夜晚烛光映照着高高的梅枝,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尽管远方的花浪翻滚,不必过于忧愁;只需细看鲛鮹(鲛人)剪裁的玉石,便是春天的美好象征。众多花卉中,梅花因其独特而显得庄重,桃李虽然美丽,但与梅花的时节不同,显示了梅花的独特与孤傲。
胡寅,宋代诗人,生于1120年,卒于1187年,字允中,号潜溪,晚号南海。胡寅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常以自然、节令为题材,探讨人生哲理与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冬至前夕,诗人受邀参加季父的梅花聚会,聚会的场景与梅花的象征意义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不屈和坚韧,适逢冬至,意味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切感受与情感寄托。诗开篇“追陪强韵思犹迟”,通过追随韵律的过程,反映出诗人心中思绪的波动与迟缓,似乎在表达对创作的无奈与期待。接着“寄语疏林恐未知”,诗人对疏林中梅花的期待与渴望,似乎隐藏着对孤独与寂寞的忧虑。酒的意象则增添了诗的生活气息,“酒半寻香攀近蕊”,在酒中寻找梅花的香气,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一种饮酒作乐、放松心情的生活态度。
夜晚的描写“夜分然烛照高枝”,烛光的映照为寒冷的冬夜增添了一丝温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莫愁花浪翻天远”,诗人告诉自己即使面对远方的花浪,不必感到忧愁,反而要欣赏身边的美好。最后两句“冠冕众芳归独步,固应桃李不同时”则传达了梅花的独特与高洁,强调了梅花在百花中的独特气质,暗示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思考与自我认知。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的景象与人的情感,语言清新,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高洁精神的追求与对孤独的反思,展现了在寒冷季节中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疏林”主要指什么?
A. 密林
B. 稀疏的树林
C. 高山
D. 河流
填空题:诗中“莫愁花浪翻天远,且看__剪玉宜。”(填入合适的词)
判断题:诗人认为梅花在众多花卉中是独特的。(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