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十二时 其十一

《十二时 其十一》

时间: 2025-05-02 07:56:38

诗句

黄昏戌,角韵钟声遐迩一。

要会闻复翳根除,补陀岩上寻弥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6:38

原文展示:

黄昏戌,角韵钟声遐迩一。要会闻复翳根除,补陀岩上寻弥勒。

白话文翻译:

在黄昏时分,戌时(晚上七点到九点)的钟声和角声远近相传。希望能够再次聆听那声音,消除心头的烦恼,在补陀岩上寻找弥勒佛的身影。

注释:

  • 黄昏戌:指的是黄昏时分的戌时,古代时辰划分。
  • 角韵:指的是角声,通常是古代乐器或号角发出的声音。
  • 钟声:寺庙或钟楼的钟声,有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宁静。
  • 要会:希望能够再次相见或相闻。
  • 翳根除:翳,指的是心中的烦恼或障碍;根除则是消除、去掉的意思。
  • 补陀岩:指的是补陀岩,传说中弥勒佛的道场,象征着超脱与安宁。
  • 弥勒:佛教中的未来佛,象征慈悲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咸静,宋代高僧,主张禅宗思想,作品多涉及佛教哲理,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作者对佛教的思考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之时,反映了他在生活中的感悟以及对人世间烦恼的超脱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诗人通过黄昏的时空背景,运用“戌”时的钟声与角韵,构建出一种远近交融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渴望。这种声音的交织,使得诗人渴望再度聆听的情感显得尤为强烈,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灵魂寄托的追寻。

同时,“翳根除”一语,表达了诗人对烦恼的渴望消除,体现出一种对心灵解脱的追求。通过“补陀岩上寻弥勒”的意象,诗人将自己的理想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深远的哲理,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昏戌:设定了诗的时间场景,暗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角韵钟声遐迩一:描绘了声音的传播,强调了声音的交融与空间的连接。
  3. 要会闻复翳根除:表达了诗人希望消除烦恼的强烈愿望。
  4. 补陀岩上寻弥勒:引入了佛教信仰,象征着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修辞手法:

  • 意象:黄昏、钟声、弥勒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
  • 对仗:如“要会”与“翳根除”的呼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弥勒佛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慈悲,补陀岩则象征心灵的归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烦恼的消除,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向往与对未来的希望,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昏:象征着日暮时分的宁静与思考。
  • 钟声:代表时间的流逝和心灵的安宁。
  • 弥勒:象征未来的希望与慈悲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昏戌”指的是哪个时辰?

    • A. 清晨
    • B. 黄昏
    • C. 半夜
    • D. 正午
  2. “翳”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光明
    • B. 烦恼
    • C. 友谊
    • D. 自然
  3. “补陀岩”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心灵的归宿
    • C. 战斗
    • D. 自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个人的苦闷与历史的沉重。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月光的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释咸静的超脱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太常引·客中闻歌 清平乐·池上纳凉 守睢阳作 闻笛 燕新第乡人致语口号 西江月 其二 用贺方回韵 叔父知县庆宅并章服致语口号 水龙吟 其一 洞天 因见父老云东湖九百九十顷七十二溪故有是作 童丱须知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荑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逞的词语有哪些 是结尾的成语 力倍功半 轩冕相袭 千枝万叶 管仲随马 隶字旁的字 广字头的字 片字旁的字 礼轻人意重 公宦 向晓 镸字旁的字 守钱奴 珠泪偷弹 守道 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