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十二时

《十二时》

时间: 2025-04-26 11:37:26

诗句

惹征尘、几年面目,只怕山灵憎我。

赋归去、寻山清坐。

孤鹤野猿相和。

涧户平安,山堂无恙,任昼吟宵卧。

把旧日、八尺乌皮,移向篱前,延接高人几个。

回首看、长安道上,名利何人丢过。

用尽巧机,波澜反覆,直是亏他作。

恁蝇头蜗角,还须明眼觑破。

算不如、一邱一壑,且消却闲功课。

石上流泉,松间明月,清福天来大。

咏考槃在陆,不受世人颠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7:26

原文展示:

惹征尘几年面目,只怕山灵憎我。
赋归去寻山清坐。孤鹤野猿相和。
涧户平安,山堂无恙,任昼吟宵卧。
把旧日八尺乌皮,移向篱前,延接高人几个。
回首看长安道上,名利何人丢过。
用尽巧机,波澜反覆,直是亏他作。
恁蝇头蜗角,还须明眼觑破。
算不如一邱一壑,且消却闲功课。
石上流泉,松间明月,清福天来大。
咏考槃在陆,不受世人颠簸。

白话文翻译:

经过几年的征尘,面容已经改变,只怕山中的灵气会憎恶我。
我回到山中,寻求清静的坐处,孤鹤和野猿与我和谐相处。
山涧的门窗平安无事,山堂也安然无恙,任凭白天吟唱,夜晚安卧。
将过去的八尺乌皮移到篱前,招待几位高人来访。
回首长安的道路,名利有谁能真正放下?
尽用巧妙的手段,波澜起伏,实在是因为他而受累。
那蝇头蜗角的琐事,还需明眼人看破。
不如寻求一片山丘一处溪壑,消除那些无谓的功课。
石头上流淌的泉水,松树间的明月,清福自会降临。
咏叹考槃的诗句,任凭世人如何颠簸。

注释:

  • 征尘:指旅途中的尘土,象征经历的艰辛。
  • 山灵:山中的神灵,象征自然的力量。
  • 八尺乌皮:指诗人过去的书卷或文具,象征学问或旧日的清高。
  • 蝇头蜗角:形容琐碎的小事,意在表达对小事的不屑。
  • 考槃:指古代对诗歌的吟诵,常用以表示对诗歌的追求与喜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求可(约1670-1740),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在山水间抒发情志。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作者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之际,表现其向往隐逸生活的心情。通过描绘山水意象,表达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十二时》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厌离。诗中首先表达了对自己经历的沉重感受,试图在山水之间寻求内心的宁静。通过“孤鹤”和“野猿”的意象,呈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接着,诗人回顾长安的名利,暗示了对名利的无奈与失落,表现出对于世俗纷扰的反思。尤其是“用尽巧机,波澜反覆”的句子,深刻揭示了在追逐名利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挫折。最后,诗人选择以自然的山丘溪壑为归宿,表达了对世外桃源的追求,渴望找到真正的清福。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细腻入微,情感真挚而深邃,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惹征尘几年面目”:经历了几年的旅途,容貌已变,表现了诗人的身心疲惫。
  2. “只怕山灵憎我”:担心自然神灵会因为自己的世俗经历而不喜。
  3. “赋归去寻山清坐”:希望回归自然,寻找一个清静的地方。
  4. “孤鹤野猿相和”:描绘自然中的和谐,象征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5. “涧户平安,山堂无恙”:山中生活平静安宁,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6. “任昼吟宵卧”:随意地吟唱与休息,体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7. “把旧日八尺乌皮”:提及旧时的文艺生活,象征着诗人对往昔的追忆。
  8. “回首看长安道上,名利何人丢过”:反思名利追逐,表达出对世俗的厌倦。
  9. “用尽巧机,波澜反覆”:对人生经历的总结,揭示出追名逐利的艰辛。
  10. “算不如一邱一壑”:最终选择归隐山林,追求内心的清净。
  11. “石上流泉,松间明月”:描绘自然的美景,象征心灵的安宁。
  12. “咏考槃在陆”:强调对诗歌的热爱,表达出对世俗的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孤鹤”和“野猿”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 对仗:使用“昼吟宵卧”形成对仗,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山灵赋予情感,增强自然的神秘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体现了清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孤鹤:象征自由与孤独,表现出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2. 野猿: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表现出与自然的亲近感。
  3. 石上流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纯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4. 松间明月:象征清幽与宁静,体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惹征尘”指的是什么?

    • A. 旅途的辛苦
    • B. 名利的追逐
    • C. 对自然的向往
  2. “孤鹤”和“野猿”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和谐
    • C. 追求名利
  3. 诗人对长安的名利态度是?

    • A. 向往
    • B. 反思与厌倦
    •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陆求可的《十二时》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对景色的细腻描绘,而陆求可则更加强调内心的感受与对生活的哲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踏莎行·芳草平沙 闲居杂咏 听雁 中秋夜遣怀 维摩寺 新柳篇 抱元观 庆善寺圆照堂题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绞包针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若英 包含汁的词语有哪些 耳字旁的字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问舍求田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赤子之心 鬼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然故 循名督实 原结尾的成语 及祸 洒洒潇潇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主办 群口铄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