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7:1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7:15:55
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燕女游春月,罗裳曳芳草。
在竹林里,杜鹃鸟啼叫,梅花纷纷落满小路。燕子飞舞在春天的月光下,穿着轻盈的罗裙在芳草间徘徊。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某一典故,但“杜鹃”与“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传达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杜鹃啼鸣在古诗中常常被用于表达思乡之情或忧伤之感,而梅花则是高洁与坚韧的象征。燕子作为春天的使者,常常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作者介绍:此诗为佚名作品,具体作者不可考,属于魏晋时期的诗作。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黄金时代,诗歌繁荣,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诗歌产生于春天,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魏晋时期人们追求自然和自由,诗中展现的意境正是这一时期文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敏感与热情。
《子夜四时歌》其六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生动描绘了春天的场景。诗的开头“杜鹃竹里鸣”,以鸟鸣作为切入点,立即营造出春天的氛围。接着“梅花落满道”,不仅描绘了梅花的美丽,更通过落花表现了春天的短暂与无常,这种细腻的感受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燕女游春月”这一句则将春天的生机与青春的活力融为一体,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游春月”则暗示了人们在春天的欢快与自由。最后一句“罗裳曳芳草”,展现了一幅春游的美丽画面,轻盈的衣裙与芳香的草地相映成趣,传达出一种优雅而自在的春日情怀。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传递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诗的意境清新,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与意境。例如“杜鹃竹里鸣”赋予了杜鹃鸟以生命的活力,而“罗裳曳芳草”则通过衣裙与草的结合,展现出春天的美丽。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春天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命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春季生机勃勃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情与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鹃鸟在诗中象征什么?
“罗裳曳芳草”中的“曳”字最接近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梅花”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子夜四时歌》与《春晓》进行对比,两者都是描绘春天的诗作。《春晓》更侧重于描绘春天的早晨景象,而《子夜四时歌》则展现了春天的夜晚和生机。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都是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