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5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4:21
满江红 其五 寿祖赞善勿庵,用梅村先生寿巢村相国韵
作者:董元恺 〔清代〕
绿鬓功名,雅自负苍髯如戟。恰又听玉堂清漏,金门瑶瑟。风动铃音趋直早,花移砖影挥毫毕。共一春携手上高楼,江南客。文蔚起,名薰炙。庭罗雀,尘凝席。正承华初启,烽烟方息。击楫谋成台上米,围棋齿折中门屐。拟升平朝野献南山,从今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与自信,他有着如戟的白须,显得威武。听着玉堂里清脆的漏水声以及金门后雅致的乐器声,耳畔传来风动铃音,春花映在砖墙上,随手挥毫而作。和朋友一起在高楼上共度春光,身为江南的客人,文采飞扬,名声日渐显赫。庭院里的罗雀安静,尘埃凝聚着席子。正当国家初现繁华,烽火渐熄。击楫而行,谋划成就美好,围棋下得如同折断的鞋木,计划着将来要向朝廷献上南山的美好愿景,从今天起。
董元恺,清代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国家的关心,风格特立独行,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
《满江红 其五》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际,诗人希望通过贺寿表达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与对亲友的深厚情谊。诗中充满了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
这首《满江红 其五》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功名与友谊的追求。开篇以“绿鬓功名”引入,展现了诗人自身的自信与对未来的展望。诗人在描绘环境时,使用了“玉堂清漏”和“金门瑶瑟”,展现了高雅的生活氛围,表明他身处的环境与内心的志向相匹配。
接着,诗人描绘了与朋友一起共度春光的美好场景,体现了人际间的亲密与温暖。诗中提及“庭罗雀,尘凝席”,则暗示了在繁华背后,生活的平淡与安宁。通过“烽烟方息”,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显示出他作为一名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诗人的愿景以“拟升平朝野献南山”收尾,表达了他希望为国家贡献力量,促进和谐发展的理想。这首诗在风格上既有豪放之气,又不乏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社会的关怀。
整首诗围绕着对功名的追求、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氛围与历史背景。
诗人希望通过贺寿表达什么?
a) 个人成就
b) 对国家的美好愿望
c) 对友谊的珍视
d) 以上皆是
“庭罗雀”中的“罗雀”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花
d) 一种节日
“烽烟方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什么期待?
a) 动荡
b) 繁荣
c) 战争
d) 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