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断堤寺 其一

《题断堤寺 其一》

时间: 2025-05-02 12:45:00

诗句

柔桑细麦绿油油,云水烘春烂不收。

马上困来寻歇处,断堤寺里半时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5:00

原文展示:

柔桑细麦绿油油,
云水烘春烂不收。
马上困来寻歇处,
断堤寺里半时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美丽景象:嫩绿的桑树和细小的麦子交相辉映,充满生机;云彩和水面映衬着春天的景色,令人陶醉;骑马的旅人感到疲倦,寻找一个休息的地方,最终停留在了断堤寺这一处。

注释:

  • 柔桑:指柔软的桑树,象征春天的生机。
  • 细麦:细小的麦子,描绘丰收的希望。
  • 云水:云与水,形容春天的景色温暖而美丽。
  • 烘春:形容春天的气息浓烈。
  • 断堤寺:指位于断堤之处的寺庙,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半时留:指在此停留一段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生卒年不详),字子明,号白华,宋代诗人,以词著称,尤其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和景物。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体现出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题断堤寺 其一》创作于作者游历之时,表达了他在春天的美景中感受到的宁静和思索。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借景抒情,寄托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自然之美。首句“柔桑细麦绿油油”运用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春天的万物复苏,桑树和小麦的颜色鲜明,给人一种清新而生动的感觉。接着“云水烘春烂不收”则通过对云水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春日的温暖和丰盈,仿佛空气中都充满了春的气息。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马上困来寻歇处”描绘了他在旅途中的疲惫,表现出一种对宁静和安逸的渴望。最终,诗人选择在“断堤寺里半时留”来表达他对这一处宁静之地的依恋。整体来看,诗歌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更通过旅人的状态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和谐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柔桑细麦绿油油:通过“柔桑”和“细麦”两种植物,展现出春天的生机,生动形象。
  • 云水烘春烂不收:描绘了春日的云水交融,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马上困来寻歇处:表达了旅人疲惫的状态,渴望找到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
  • 断堤寺里半时留:最终选择在寺中停留,表现出对宁静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比喻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 拟人:将春天的气息与自然景色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例如“云水烘春”与“柔桑细麦”,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宁静和安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心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柔桑: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细麦:预示着丰收与安定的生活。
  • 云水:代表着自然的和谐美好,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 断堤寺:作为一个停留的地方,象征着内心的归属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春天植物有哪些?

    • A. 橙树和桃树
    • B. 柔桑和细麦
    • C. 杜鹃和梅花
  2. 诗人选择停留的地方是什么?

    • A. 山顶
    • B. 断堤寺
    • C. 小河边
  3. 该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出对春天的赞美。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描绘春日的生机,展现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题断堤寺 其一》《春望》(杜甫):两首诗均描绘春天的美好,但《春望》更多地涉及社会背景与内心的忧虑,而《题断堤寺 其一》则更强调个人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好。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赏析》
  • 《宋代文学史》
  • 《张孝祥诗词解读》

相关查询

蝶恋花 南歌子 南歌子 浣溪沙 谒金门 好事近 其四 水调歌头 其二 赵倅生辰 西江月 江城子 其二 江城子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蜜里调油 糸字旁的字 龃龉不入 山字旁的字 艰季 秉开头的成语 背立 片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出开头的成语 山鸡照影 中篇小说 诗牢 寸字旁的字 身在福中不知福 权均力齐 斫雕为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