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4:32
宣州送判官
作者:赵嘏 〔唐代〕
来时健笔佐嫖姚,
去折槐花度野桥。
谁见尊前此惆怅,
一声歌尽路迢迢。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诗人回忆起与判官相识时的豪情,写下了如同嫖姚那样的豪放。如今他即将离开,沿着乡间小桥,折下槐花作为别礼。面对尊前的惆怅之情,谁能看到呢?唯有一声歌唱,送走了漫长的旅途。
作者介绍:
赵嘏(约665年-730年),字子美,号南轩,唐代诗人,擅长五言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游子思乡、离别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送别的场合,描绘了与朋友离别时的伤感情绪,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离合的深刻思考。
《宣州送判官》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开头两句,诗人回忆起与判官相识时的豪情,表现了他们的亲密关系。而随着判官的离去,诗人内心的惆怅逐渐显露。折槐花象征着友情的寄托,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在后两句中,诗人自问“谁见尊前此惆怅”,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即使有再多的惆怅,也只能在歌声中倾诉。最后一句“一声歌尽路迢迢”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暗示着漫长而艰辛的旅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与离别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送别场景,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悲伤,同时也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嫖姚”指的是:
A. 一种花
B. 古代名士
C. 一种饮料
“折槐花”在诗中象征着:
A. 离别
B. 欢聚
C. 旅行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惆怅
C.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送元二使安西》与《宣州送判官》同样表达离别之情,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景色的描写与情感的渲染,而赵嘏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