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宣州送判官

《宣州送判官》

时间: 2025-04-26 13:54:32

诗句

来时健笔佐嫖姚,去折槐花度野桥。

谁见尊前此惆怅,一声歌尽路迢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4:32

原文展示:

宣州送判官
作者:赵嘏 〔唐代〕

来时健笔佐嫖姚,
去折槐花度野桥。
谁见尊前此惆怅,
一声歌尽路迢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诗人回忆起与判官相识时的豪情,写下了如同嫖姚那样的豪放。如今他即将离开,沿着乡间小桥,折下槐花作为别礼。面对尊前的惆怅之情,谁能看到呢?唯有一声歌唱,送走了漫长的旅途。


注释:

  1. 健笔:指写作能力强,笔力雄健。
  2. 嫖姚:指的是古代的名士,形容豪放的人。
  3. 折槐花:槐花是一种常见的花,折花是为了寄情,作为告别的礼物。
  4. 尊前:指酒杯前,这里指的是送别时的酒席。
  5. 惆怅:形容忧伤、失落的情绪。
  6.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约665年-730年),字子美,号南轩,唐代诗人,擅长五言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游子思乡、离别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送别的场合,描绘了与朋友离别时的伤感情绪,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离合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宣州送判官》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开头两句,诗人回忆起与判官相识时的豪情,表现了他们的亲密关系。而随着判官的离去,诗人内心的惆怅逐渐显露。折槐花象征着友情的寄托,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在后两句中,诗人自问“谁见尊前此惆怅”,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即使有再多的惆怅,也只能在歌声中倾诉。最后一句“一声歌尽路迢迢”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暗示着漫长而艰辛的旅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与离别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来时健笔佐嫖姚:回忆起与判官相识时的豪情,表明当时的意气风发。
  2. 去折槐花度野桥:即将离开,折槐花作为别礼,表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3. 谁见尊前此惆怅:感叹自己内心的惆怅无人知晓。
  4. 一声歌尽路迢迢:用歌声表达离别的情感,强调路途的漫长。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健笔”与“折槐花”形成对仗。
  • 比喻:将离别的惆怅比作无尽的歌声,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送别场景,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悲伤,同时也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槐花:象征友情与思念。
  2. 野桥:代表离别的旅途,暗示归途的遥远。
  3. 尊前:酒席的场合,象征欢聚与离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嫖姚”指的是:
    A. 一种花
    B. 古代名士
    C. 一种饮料

  2. “折槐花”在诗中象征着:
    A. 离别
    B. 欢聚
    C. 旅行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惆怅
    C. 忧伤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元二使安西》 by 王维
  • 《送别》 by 王士祯

诗词对比
《送元二使安西》与《宣州送判官》同样表达离别之情,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景色的描写与情感的渲染,而赵嘏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唐诗选》

相关查询

书愤 送周尚书赴滑台 喜王子载话旧 江南杂题 题松汀驿 相和歌辞。乌夜啼 题朱兵曹山居 陪范宣城北楼夜宴 杂曲歌辞 其一 墙头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母字旁的字 重德不报 山中白云 建倡 一丝不线,单木不林 瓦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趼足 不露锋铓 皮字旁的字 阑语 門字旁的字 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垢面蓬头 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飞觥献斝 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标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