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归家(一作赵嘏诗)

《归家(一作赵嘏诗)》

时间: 2025-07-27 07:51:18

诗句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7:51:18

原文展示

归家(一作赵嘏诗)
杜牧 〔唐代〕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白话文翻译

一个小孩牵着我的衣服问我,您为什么回家这么晚?
和谁在争夺岁月,最后换来的是鬓边的白发?

注释

  • 稚子:指年幼的孩子。
  • 牵衣:拉着衣服,表示依赖和亲近。
  • 归来:回家。
  • 何太迟:为什么这么晚。
  • 共谁:与谁一起。
  • 争岁月:争夺时间。
  • 赢得:得到。
  • 鬓边丝:指鬓角的白发,象征衰老。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稚子的提问,引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家庭、时间以及衰老的感慨。诗中“谁争岁月”的提问,反映了人生无常,时间的无情,暗含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字牧之,号樽酒,唐代著名诗人,生于802年,卒于852年。杜牧以其精炼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见长,尤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人生、爱情及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归家》这首诗是杜牧在晚年时创作的,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家庭温暖的思索。诗中透出对亲情的眷恋和对岁月的感慨,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杜牧的《归家》通过两个简单的场景,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开篇的“小孩牵衣问”展示了亲情的温暖与依赖,孩子的单纯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接着,诗人用“何太迟”来反映自己归家的迟疑与内心的愧疚,似乎在回应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同时,“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则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深思,岁月在不知不觉中夺走了青春,留下的是鬓边的白发。诗中对比了家庭的温暖与时间的无情,既有对亲情的珍视,也有对生活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思考。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得这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稚子牵衣问:小孩拉着我的衣服,表现出对我的依赖和关心。
  2. 归来何太迟:小孩在问我为什么回家这么晚,透露出家中对我的期待与关心。
  3. 共谁争岁月:我与谁在争夺时间,暗示了人生的竞争和忙碌。
  4. 赢得鬓边丝:最终得到了白发,象征着衰老和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结构相对,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用“鬓边丝”隐喻衰老,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
  • 拟人:时间被描绘成可以争夺的对象,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庭的眷恋、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小孩的提问,引发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对亲情的珍视与对岁月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稚子:象征纯真与依赖,代表家庭的温暖。
  • :象征归属与温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鬓边丝:象征衰老,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稚子”指的是谁?

    • A. 老人
    • B. 孩子
    • C. 朋友
    • D. 动物
  2. 诗中“何太迟”是指什么?

    • A. 早回家
    • B. 晚回家
    • C. 不回家
    • D. 忘记回家
  3. “赢得鬓边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愤怒
    • C. 衰老与无奈
    • D. 忧伤

答案

  1. B. 孩子
  2. B. 晚回家
  3. C. 衰老与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静夜思》(李白)与《归家》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归属,但李白的诗中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怀念,而杜牧的诗则是通过小孩的提问,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家庭的温暖,两者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渔家傲(旅中远思) 鹧鸪天·弱质纤姿俪素妆 水调歌头·离愁晚如织 柳长春/踏莎行 醉蓬莱(新荔枝) 鹧鸪天(晨起,忽见大镜,睹物思人,有感而作) 点绛唇(对景有感) 浣溪沙(初夏) 朝中措 探春令·雕墙风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出乎反乎 券食 双人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迁善塞违 愤风惊浪 洁本 超超玄箸 禾字旁的字 直性狭中 龝字旁的字 易于反手 猫猴 凵字底的字 禀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