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张伯信韵题吴园画轴

《次张伯信韵题吴园画轴》

时间: 2025-05-04 01:35:24

诗句

谁把吴园较辋川,画图犹复想当年。

要知故国非乔木,文采风流尚宛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5:24

次张伯信韵题吴园画轴

作者: 蔡戡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谁把吴园较辋川,
画图犹复想当年。
要知故国非乔木,
文采风流尚宛然。

白话文翻译

谁把吴园跟辋川相比,画的图画仍然让我想起往年的情景。
要知道故国的风情并非只有高大的乔木,文采和风流依旧如昔。

注释

  • 吴园: 指吴地的园林,典型的江南园林。
  • 辋川: 指辋川,位于陕西,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常被诗人歌颂。
  • 故国: 指诗人心中的故乡,充满对往昔的怀念。
  • 乔木: 指高大的树木,象征着壮丽的景观。
  • 文采风流: 指文化的才华和风度,表现了江南的独特魅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戡,宋代诗人,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蔡戡游览吴园时,受到园中美景的触动,回忆起故国的种种,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文化传承的敬仰。

诗歌鉴赏

蔡戡的《次张伯信韵题吴园画轴》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吴园的美丽与独特。开篇提到吴园和辋川,作者巧妙地通过比较,突显了吴园的独特韵味。辋川以其雄伟壮丽而著称,而吴园则以其细腻和雅致著称,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吴园的文化气息和灵动之美。接着,诗人用“画图犹复想当年”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暗示时光的流逝与对美好记忆的珍视。最后一句“要知故国非乔木,文采风流尚宛然”,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强调了故国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这里并非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一种深藏于心的文化认同。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体现了诗人对江南文化的热爱与对故国的深情。同时,该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的关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把吴园较辋川
    • 比较两地的美丽,表现出对吴园的赞美。
  2. 画图犹复想当年
    • 通过画作唤起对往昔的回忆,情感深厚。
  3. 要知故国非乔木
    • 指出故乡的美不仅在于自然景观。
  4. 文采风流尚宛然
    • 强调文化和风采的延续,表现出对文化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吴园与辋川的对比,突显吴园的独特美。
  • 象征: 乔木象征自然之美,文采风流则象征文化之美。
  • 隐喻: 故国的景色不仅是自然,更多的是文化的积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文化的赞美,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文化的自豪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园: 代表江南水乡的秀美。
  • 辋川: 象征着大气磅礴的自然。
  • 乔木: 代表自然的雄伟。
  • 文采风流: 象征人文精神和文化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蔡戡的《次张伯信韵题吴园画轴》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地方的园林?

    • A. 辋川
    • B. 吴园
    • C. 洛阳
    • D. 杭州
  2. 诗中提到的“文采风流”主要指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文化和风度
    • C. 乔木的高大
    • D. 画作的美丽

答案

  1. B. 吴园
  2. B. 文化和风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诗词对比

陶渊明《桃花源记》

  • 两者都涉及对自然的描写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蔡戡更侧重于文化的表达,而陶渊明则注重对田园生活的理想化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夜留彭雅夫夜话 寄帅初 题梅山云悦楼 春尽日瘿公石甫及道阶上人招陪湘绮先生宴于法源寺越日以饯春图索诗 其二 赠别王上舍 除月二十三日夜梦 遍地锦 文殊院避暑 夜过丘给事懋实 其二 鹧鸪天·挽陈机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计事 双足重茧 长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悭钱 水字旁的字 蹈开头的成语 燕巢幕上 乳儿 吹灯拔蜡 青字旁的字 力不副心 忍耻偷生 日新月异 弓字旁的字 上下相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