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竹城

《竹城》

时间: 2025-05-02 12:17:01

诗句

竹城何檀乐,属翠分雉堞。

王封尽四堑,同有岁寒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7:01

原文展示:

竹城何檀乐,属翠分雉堞。
王封尽四堑,同有岁寒节。

白话文翻译:

竹城中何等的欢乐,檀板声声伴随翠绿的竹林,分隔开雉堞(指鸟类栖息的地方)。王封(指封地)已被削去四道沟堑,这里同样有着岁寒时节的气氛。

注释:

  • 竹城:指的是以竹子为主要特色的城市或地方,象征着自然的美丽。
  • 檀乐:檀板声乐,象征着欢乐和庆祝的气氛。
  • :指绿色的竹子,生机勃勃。
  • 雉堞:雉(指野鸡,鸟类),堞(指鸟类栖息的地方),象征自然生态。
  • 王封:古时的封地,王权的象征。
  • 四堑:四道沟堑,形容边界的划分。
  • 岁寒节:岁寒,通常指冬季,节指节令,象征着坚贞不屈的情操。

典故解析:

“岁寒”出自《论语》,原文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是经过严冬的考验,才能看出松柏的坚韧,隐喻品德的坚贞与高洁。诗中提到“岁寒节”,暗示着在严峻的环境中,竹城及其居民仍然保持着欢乐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词人和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注重音韵和词调的和谐。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竹城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坚韧品德的颂扬。

诗歌鉴赏:

《竹城》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气韵的诗作。诗中以竹城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欢乐而又富有生机的场景。开头的“竹城何檀乐”,便给人一种明亮、欢快的感觉,竹子的翠绿与檀乐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接着提到“属翠分雉堞”,不仅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社会背景动荡的时期,诗人依然能够从自然景象中汲取力量,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最后提到“同有岁寒节”,则是对坚韧品德的赞颂,意味着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坚强与乐观始终不变。这种对美好与坚韧的追求,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积极的力量,令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竹城何檀乐”:抒发对竹城欢乐景象的惊叹,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
    • “属翠分雉堞”:绿色的竹林与鸟类栖息的地方形成美丽的对比,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 “王封尽四堑”:王权的象征已被削去,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同有岁寒节”:表现出在严寒中仍能保持的乐观态度,寄托了诗人对坚韧品德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竹城”比喻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对仗:诗中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赞美,同时强调了在困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坚韧与高洁,代表着诗人的品德追求。
  • :象征欢愉与生活的美好,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 岁寒:象征着艰难困苦时的坚韧不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竹城”主要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社会的动荡
    • C. 个人的奋斗
  2. “岁寒”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生活的艰辛
    • B. 坚韧的品德
    •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对比周邦彦的《竹城》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环境,但周邦彦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李白则强调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壮丽。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研究》
  • 《周邦彦诗词选》

相关查询

阻雪 圆圆曲 解嘲 酒箴 逐贫赋 怨词 次李公谨美人行见寄 四月壬午发利州 又和忆可庵 端平三年春帖子词 其一 皇帝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目眼 志大才短 味如鸡肋 东行不见西行利 心如古井 靑字旁的字 倒峡泻河 乛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铸剑为犁 隐田 兽结尾的成语 微吟 擎天驾海 马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