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2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20:34
兴亡非一代,形胜览层楼。
渭水千年浊,秦山万里秋。
豺狼互吞噬,盗贼化王侯。
邮置无馀马,皇华不肯休。
兴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站在高楼上可以俯瞰美景。渭水流淌千年依旧浑浊,秦山在万里之外显得苍茫而秋意浓厚。豺狼相互吞噬,盗贼竟然化身成了王侯。如今邮政服务已无多余的马匹,皇帝的华丽也不再安宁。
季振宜(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诗风多表现历史感与社会时局的思考。他的作品常常以历史与现实结合,通过个人感悟引发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潼关有感》创作于清朝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不安之际,诗人通过对潼关的描写,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潼关作为重要的军事关口,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诗中对景的描绘,反映了历史的深邃与现实的苦涩。
《潼关有感》以其凝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全诗围绕“兴亡”这个主题展开,首先提出兴亡并非一朝一夕的道理,指出历史的长河中,兴衰是不断交替的现象。接着通过“渭水”和“秦山”的意象,描绘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苍凉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
接下来的“豺狼互吞噬,盗贼化王侯”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混乱,贪婪与权力的交织让人心生不安。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当下国家命运的忧虑,邮政衰败与皇权的不安,暗示着国家的衰弱与动荡。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与社会的多变性,引发读者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人间冷暖的深切感悟。诗中透出一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动荡与诗人内心的挣扎。
诗中提到的“兴亡”指的是:
A. 个人的生死
B. 国家历史的变迁
C. 自然的循环
D. 诗人的情感变化
“豺狼互吞噬”的意思是:
A. 豺狼相互帮助
B. 社会内部的斗争
C. 天然选择
D. 和平共处
诗中的“渭水千年浊”暗示了:
A. 自然变化
B. 历史的沉重
C. 诗人的忧伤
D. 时代的进步
答案: 1-B, 2-B, 3-B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季振宜的《潼关有感》更关注历史的沉重与社会的黑暗,而《春望》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无奈与个人的忧国之情。两者同样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但表现出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