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操叶舟凌巨浪访道祖

《操叶舟凌巨浪访道祖》

时间: 2025-04-30 23:57:24

诗句

一顷烟波渺太空,独操莲叶破青铜。

炊烟不动无桐甑,底处求僧与二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57:24

原文展示:

操叶舟凌巨浪访道祖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一顷烟波渺太空,
独操莲叶破青铜。
炊烟不动无桐甑,
底处求僧与二童。

白话文翻译:

在一片烟波浩渺的太空中,我驾着莲叶破浪前行。炊烟不动,似乎没有竹蒸器的存在,底下我在寻找那位僧人和两个小童子。

注释:

  • :一顷,指一片水面。
  • 青铜:指青色的铜器,在这里形容水面如青铜般坚硬。
  • 炊烟:指做饭时产生的烟。
  • 桐甑:一种蒸饭用的器具,通常用桐木制成。
  • 底处:底下的地方,意指水面之下。
  • 求僧与二童:寻找僧人和两个孩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对道家思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舟行于水,寻求道教的真谛,表现了对自然和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追求。开头“一顷烟波渺太空”描绘了一幅辽阔的水域图景,烟波浩渺,令人感到渺小而孤独。接着“独操莲叶破青铜”,用莲叶作舟,象征着轻盈和纯净,表明诗人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此处的“青铜”不仅描写了水波的静谧,也隐喻着内心的坚韧。后两句“炊烟不动无桐甑,底处求僧与二童”则引入了寻求的主题,诗人不仅在物质上追求宁静,同时也在精神上寻求智慧。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与哲理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顷烟波渺太空:描绘了辽阔的水面,营造出一种空灵和孤寂的感觉。
  2. 独操莲叶破青铜:表现了诗人的独立与自由,莲叶象征着纯净,青铜则增强了画面的厚重感。
  3. 炊烟不动无桐甑:炊烟静止,暗示着一种宁静的氛围,没有繁杂的世俗干扰。
  4. 底处求僧与二童:诗人追求智慧与纯真,寻找内心的平和与道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叶比作舟,象征着轻盈和自然。
  • 拟人:炊烟的“不动”使其似乎具有生命,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对仗:诗中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追求智慧,表达了对道教哲理的探寻,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与真理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波:象征着广阔的自然和内心的渺小。
  • 莲叶:象征纯真和灵动。
  • 炊烟:象征生活的安宁与简单。
  • 僧与童:代表智慧与纯真,追寻精神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铜”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 A. 水面
    • B. 舟
    • C. 天空
  2. 诗人寻找的“僧与二童”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烦恼
    • B. 智慧与纯真
    • C. 自然美景
  3. 诗中的“炊烟不动”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迷茫
    • B. 宁静
    • C. 激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宁静与道理的追求,但更侧重于隐逸的生活。
  • 李白的《将进酒》: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晨登乐游原,望终南积雪 若邪春兴 裴端公使君清席,赋得青桂歌送徐长史 步虚词 听素法师讲《法华经》 题馀不溪废寺 山雪 劳山居寄呈吴处士 送沙弥大智游五台 送裴判官赴商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水字旁的字 包含阅的词语有哪些 见兔顾犬 苍开头的成语 頁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不冷不热 声势显赫 糸字旁的字 投之豺虎 禾字旁的字 撮土焚香 累帝 芜芜 夷务 鲠辞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