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3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34:34
绍兴圣主垂衣裳,
倬然文治昭天章。
已闻华封祝尧帝,
岂但畏垒歌庚桑。
千秋此日纪佳节,
万岁群臣称寿觞。
帘前宫扇交翡翠,
仗下宝马屯飞黄。
昭容引仪近日月,
御史执法严风霜。
九宾无哗胪句肃,
剑佩俨雅趋侯王。
一声鸣跸传朱辇,
千官赐宴趋文昌。
湛露尊罍均渥泽,
薰风弦管迓休祥。
浩唱充庭云不动,
繁花压帽春风光。
可怜欢声正四合,
不觉暮色来苍苍。
轩驺散去九衢闹,
朝衣醉沥馀淋浪。
小臣病著不能起,
但听广乐风声长。
绍兴的圣主披着华丽的衣裳,
深邃而明亮的文治昭示着天子的威严。
我已听闻华封之地为尧帝祝寿,
怎能仅仅因为畏惧那首歌而赞颂庚桑?
千秋佳节,这一天值得铭记,
万岁皇上,群臣们举杯称寿。
帘前的宫扇交相辉映,
马队下的宝马排成队伍,飞黄腾达。
昭容引领着仪态如同明月,
御史执法如同严寒的风霜。
九位宾客肃然无声,
剑佩铿锵,仪态端庄地趋向侯王。
一声鸣蹄传来朱辇的到来,
千官齐聚,赴宴文昌的盛筵。
清露满尊,甘美的酒如同泽水,
温暖的春风吹奏着乐曲,迎接祥和。
庭中歌声浩荡,云层不动,
繁花盛开,压着帽子,春风洋溢。
可怜欢声四处相合,
不觉间,暮色已渐渐降临。
车马散去,九条街道依然热闹,
朝服醉了,仍然沥着余晖。
小臣病重无法起身,
只能听着悠扬的乐声绵绵不绝。
作者介绍
王之望,字子直,号陶山,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作品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绍兴年间,此时国家面临内外挑战,但在节庆日子里,作者通过描绘盛大的朝廷庆典,反映出对国家安定和繁荣的期盼。
王之望的《次韵陈庭藻赴天申燕诗二首 其一》以庆典为背景,巧妙地结合了对皇帝和群臣的赞美,展现出盛大的场面和节日的喜庆气氛。诗中,作者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帘前宫扇交翡翠”、“飞宝马屯”等,生动描绘了皇宫的奢华和繁盛。通过对细节的描绘,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隆重而又热烈的氛围。
诗的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展示了宋代诗歌的艺术特征。每一联的开头都用典雅的词语,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礼仪和尊重的氛围。特别是“九宾无哗胪句肃”,展示了宾客们的端庄和肃穆,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而“可怜欢声正四合,不觉暮色来苍苍”则暗示了欢庆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带有一丝感伤。
整首诗不仅是对节日的描绘,也是对国家繁荣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王之望深厚的家国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皇帝治国有道的赞美,以及对节日庆典的热烈情感。通过描写盛大的庆祝场面,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期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之望的《次韵陈庭藻赴天申燕诗二首 其一》写于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华封”指的是:
A. 一种花
B. 古代帝王的封号
C. 一种节日
D. 一种饮品
诗中“千秋此日纪佳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喜庆
C. 愤怒
D. 忧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望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现出对国家和人生命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节日庆典的歌颂,后者则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