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减字木兰花 其一 赋苏文忠铁如意

《减字木兰花 其一 赋苏文忠铁如意》

时间: 2025-05-07 10:12:43

诗句

雷雹班駮。

八百年来谈柄握。

散发桄榔。

携向南天舞一场。

指挥无定。

箕口难回磨蠍命。

犹胜西台。

朱鸟声中击节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2:43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其一 赋苏文忠铁如意
雷雹班駮。八百年来谈柄握。散发桄榔。携向南天舞一场。指挥无定。箕口难回磨蠍命。犹胜西台。朱鸟声中击节来。

白话文翻译

雷电和冰雹交错,八百年来的谈论如同握紧的柄。散发着桄榔的气息,携带着它向南天舞动一场。指挥的方向无定,难以在箕口回头磨砺命运。即便如此,也胜过西台,在朱鸟的声响中敲击节拍而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雷雹班駮:雷电与冰雹交错,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 八百年来:指一个悠久的历史,强调时间的久远。
  • 谈柄握:比喻争论或讨论的焦点。
  • 散发桄榔:比喻气息或风格。
  • 携向南天舞一场:带着某种情感或志向向南方舞动。
  • 指挥无定:形容指挥或引导的方向不明确。
  • 箕口难回磨蠍命:比喻在艰难的命运中难以回头。
  • 犹胜西台:比喻在某种情况下仍然优于他处。
  • 朱鸟声中击节来:朱鸟声响起,随之而来的是节奏的敲击。

典故解析

  • 朱鸟:在古代神话中,朱鸟象征南方,代表着吉祥和光明。
  • 西台:可能指代某个具体的地方或历史事件,表达一种对比的效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祖谋,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汇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浓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感叹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开头的“雷雹班駮”立刻营造出一种气候的紧张感,给人一种不安和动荡的印象。八百年的历史积淀在“谈柄握”中展现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感,仿佛在诉说着人类在时间长河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接下来的“散发桄榔”则为整个诗歌增添了一丝柔和的气息,形成了动静结合的对比。

诗中对于命运的表达尤为引人注目。通过“指挥无定”和“箕口难回磨蠍命”,诗人展现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困惑。这种情感通过“犹胜西台”得到升华,虽然命运多舛,但仍然可以在某些方面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理想与境界。最后在“朱鸟声中击节来”的描绘中,诗人又将情感引向一种希望与奋发向上的状态,形成了一个充满张力的闭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与个人命运的交错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雷雹班駮:开篇即以激烈的自然现象吸引读者,暗示不安的时代背景。
  • 八百年来谈柄握:强调历史的积淀,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与探讨。
  • 散发桄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一种轻松的情绪与生机。
  • 携向南天舞一场: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 指挥无定:揭示了对命运不确定性的思考。
  • 箕口难回磨蠍命: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与挣扎。
  • 犹胜西台:即便困境重重,仍然可以追求理想。
  • 朱鸟声中击节来:最后以积极向上的情感结束,寓意希望和奋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雷雹班駮”,比喻时代的动荡。
  • 对仗:如“指挥无定”与“箕口难回”,增强了诗句的对称美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人对未来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无奈,传达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雷雹:象征动荡与不安。
  • 桄榔:象征自然的温柔与生命的生机。
  • 朱鸟:象征吉祥与希望。
  • 箕口:象征人生的选择与命运的转折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雷雹班駮”所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安宁
    b) 不安
    c) 喜悦
    d) 哀伤

  2. “犹胜西台”的意思是:
    a) 一切都很糟糕
    b) 仍然比其他地方好
    c) 没有什么变化
    d) 一切都很美好

  3. 诗中提到的“朱鸟”象征什么?
    a) 黑暗
    b) 吉祥与希望
    c) 战争
    d) 失落

答案

  1. b) 不安
  2. b) 仍然比其他地方好
  3. b) 吉祥与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出对人生的豁达与追求。
  • 杜甫的《春望》:反映时代动荡中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 《减字木兰花》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关注历史与命运,后者则表现个人的孤独与对自由的追求。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与意象使用上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前者更倾向于社会历史的反思,后者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点绛唇·题澄宇画 点绛唇·万木凋残 点绛唇 其四 咏蝉 点绛唇 其一 点绛唇 点绛唇 邗关客夜 点绛唇 点绛唇 泛舟八里台观荷次子有韵 点绛唇 饮梅树下 点绛唇 其二 暮登新安镇城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口字旁的字 骨软肉酥 盅虿之谗 乌曹 气字旁的字 山峦 烦猥 满面羞愧 小字头的字 包含迍的词语有哪些 門字旁的字 打小儿 仪表堂堂 寸字旁的字 旷世不羁 雕章镂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