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1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18:11
乌
作者: 李峤 〔唐代〕
日路朝飞急,霜台夕影寒。
联翩依月树,迢递绕风竿。
白首何年改,青琴此夜弹。
灵台如可托,千里向长安。
这首诗描写了晨昏交替时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早晨阳光明亮,飞快地照耀着大路;傍晚霜降台阶,影子显得寒冷。诗人看到夜晚的月光洒在树上,伴随着微风,显得格外悠远。白头何时才能改变,今晚弹奏的青琴在诉说着离愁。若灵台可以托付,我愿向长安的方向寄去我的思念。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白首何年改”可理解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传达到一种对时光流逝的伤感。长安是古代文化的象征,代表着理想的归宿。
作者介绍: 李峤,唐代诗人,字常之,号石林。以诗才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盛世,李峤在朝中任职,常常游历于名山大川,受自然景色的启发而作诗,表达对人生的哲思和情感。
李峤的《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的开篇描绘了晨昏交替的景象,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日路朝飞急,霜台夕影寒”两句,诗人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给人以强烈的时光感。接着“联翩依月树,迢递绕风竿”描绘了夜晚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在幽静的环境中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索。
诗中反复提到的“白首”与“青琴”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是对年华渐逝的无奈,另一方面则是对音乐和情感的寄托,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伤。最后“灵台如可托,千里向长安”则把思绪引向远方,表达出一种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展现出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日路”和“霜台”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变化和季节的冷暖,使诗句生动而富有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归宿的向往,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人生、时光与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日路朝飞急”中的“急”是什么意思?
A. 慢
B. 快
C. 忙
D. 静
本诗中“白首”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年老
C. 自由
D. 富贵
诗中提到的“青琴”象征什么?
A. 音乐和情感
B. 战争
C. 财富
D. 学问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峤的《乌》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但李峤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寄托,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