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瓦店雨作四首

《瓦店雨作四首》

时间: 2025-08-07 10:22:16

诗句

诗人长怨没诗材,天遣斜风细雨来。

领了诗材还又怨,问天风雨几时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10:22:16

瓦店雨作四首

原文展示

诗人长怨没诗材,天遣斜风细雨来。
领了诗材还又怨,问天风雨几时开。

白话文翻译

诗人常常怨恨没有写作的材料,天公派来斜风细雨。
得到写作的材料却又感到不满,问天啊,风雨何时才能停息呢?

注释

  • :怨恨,抱怨。
  • :没有。
  • 诗材:写诗所需的素材或灵感。
  • :派遣、发送。
  • 斜风细雨:形容柔和、细腻的雨。
  • 领了:获得、得到。
  • 问天:向天空发问,表示对自然的感慨。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创作灵感的渴望和自然环境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形象生动的诗风著称,作品广泛涉及山水、田园、咏物等题材,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作者在一处瓦店中,因天气阴雨而感到灵感匮乏,借此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体现了对创作的渴望和对自然环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瓦店雨作四首》是杨万里在阴雨天气中写的,诗中展现了一种对创作灵感的渴望与无奈的情感。首句“诗人长怨没诗材”,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灵感缺乏的苦恼。而“天遣斜风细雨来”,则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细腻的斜风细雨不仅为诗句增添了动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接着,诗人又以“领了诗材还又怨”表达了对灵感的复杂感受,虽然得到创作的材料,却因环境的不如意而感到不满,反映出诗人对创作追求的执着与迷茫。最后一句“问天风雨几时开”,则是向自然发出的疑问,诗人对风雨停息的渴望,实际上是对创作自由的渴望,表明了自然与内心的紧密联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人长怨没诗材:诗人长时间感到缺乏创作材料,心中充满怨恨。
  • 天遣斜风细雨来:自然界的细雨和风来临,仿佛是天公在赠予灵感。
  • 领了诗材还又怨:即使得到了诗歌的素材,诗人却仍然感到不满。
  • 问天风雨几时开:向天空询问,风雨何时才能停息,表现了对创作环境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自然现象“风雨”赋予情感,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感知。
  • 对仗:句式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用“斜风细雨”来象征诗人的灵感,营造出细腻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灵感的渴望与对自然环境的感慨,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与内心追求的矛盾。

意象分析

  • 斜风细雨:象征柔和而细腻的创作灵感,展现出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内心感受。
  • :暗示诗人对命运和自然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怨没诗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高兴
    B. 无奈
    C. 悲伤
    D. 愤怒

  2. “天遣斜风细雨来”中“斜风细雨”主要象征什么? A. 冷酷
    B. 灵感
    C. 绝望
    D. 幸福

  3. 诗中“问天风雨几时开”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自由
    B. 财富
    C. 灵感的来临
    D. 友谊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杨万里与杜甫都表现了对创作灵感的追求,但杨万里的风格更加细腻、柔和,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沉重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昔日孩提 踏莎行 有感六首 其一 踏莎行 踏莎行 元宵前五日 踏莎行 重阳 踏莎行(和人赋双鱼花) 踏莎行 其二 暮春 踏莎行 松花江望雨 踏莎行·燕昭王碣石宫 踏莎行 盛元嘱题晦窗吟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登的词语有哪些 香字旁的字 肝肠寸裂 青字旁的字 熊开头的成语 倒八字的字 包含辅的成语 穴头 万里一息 说鼓书 手字旁的字 君子之过 吏治 珍林 云翮 樵苏不爨 而字旁的字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