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5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52:03
林宏才秉义挽辞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行尽江南北,於何隐去休。
福清好云谷,老子得菟裘。
风釆今千古,英灵閟一丘。
庭阶俱玉树,仲氏立鳌头。
全诗翻译:
行遍了江南和江北,哪里可以隐居休息呢?
福清的云谷真好,老子在此得到了菟裘。
风采在今昔之间,英灵安息在这一丘土上。
庭院的台阶上都是玉树,仲氏的家族在此崭露头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80-1235),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社会环境动荡,南宋面临外敌压力,诗人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追求与对英雄人物的追忆。
《林宏才秉义挽辞》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挽诗,诗中通过描绘江南北的景色与人文,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逝去英灵的追思。开头两句“行尽江南北,於何隐去休”即表现了对安静生活的渴望,似乎在问世间何处可以找到归宿。接着提到“福清好云谷”,用云谷的美好景象来映衬理想中的隐居环境,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尤其是“英灵”的提及,显然流露出对过去伟人和义士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和深沉的历史感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令人沉思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对比与意象的交织,杨万里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使得这首挽诗不仅具有个人色彩,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隐逸与英雄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富有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老子”是哪个哲学派别的创始人?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行尽江南北”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名声
C. 安静隐逸的生活
D. 权力
“庭阶俱玉树”中的“玉树”象征着什么?
A. 凶险
B. 美丽与富贵
C. 荒凉
D. 破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