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4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41:49
水调歌头(和吴鹤林舍人送杨帅韵)
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
几年壁垒相望,高枕度春闲。
不道草庐家杰,手袖伊吾长剑,
驰志在楼兰。
钟鼓令秋肃,毡罽胆冰寒。
诗书帅,金横带,玉为鞍。
天生如结数辈,虏岂易江南。
京索成皋此际,东郭韩卢俱困,
故老正争看。
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故乡和战斗的思考。长淮以北,青翠的山峦,仿佛是汉朝时的景象。经过几年相望的壁垒,春天的闲适令人沉醉。草庐中不乏英雄,虽手握长剑,但志向却在遥远的楼兰。秋天的钟鼓声让人感到肃杀,毡子和胆略在寒冷中显得格外珍贵。诗书的才华,如金带和玉鞍,理应出类拔萃。天生的英才,何以轻易屈服于敌人?眼下,京城的索引和东郭的韩卢都在困境中,故乡的长辈们正争相观看。至于琳檄的草拟,还未能完成,而冯铗的琴声也只是空弹而已。
作者介绍:李曾伯,南宋诗人,号玉山,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他的风格清新自然,常用典故和历史背景来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历史背景动荡,士人纷纷投身于抗敌或隐居,诗人借此表达对家国的思考和对志向的追求。
《水调歌头》是一首极具历史厚重感与个人情感交融的诗篇。诗人在描写长淮北的景象时,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传达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英雄的渴望。开头的“万里长淮北”,以广阔的视野引人入胜,接着提到青翠的汉时山,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接下来的“几年壁垒相望”则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思考,隐含着对战争的无奈与渴望和平的心情。
诗中并不乏对个人志向的追求,“驰志在楼兰”表达了作者的远大理想,尽管现实残酷,仍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金横带,玉为鞍”的描绘,展示了士人的气节与尊严,表达了对勇敢与智慧的推崇。
全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情感深邃而又真实,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希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精练而富有韵味。比如“金横带,玉为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家国的思考、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情感深邃而真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淮北”是指什么地方?
“驰志在楼兰”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诗中“金横带,玉为鞍”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李曾伯的作品更强调历史的沉重感与个人的理想追求,而苏轼则更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悟。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深厚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