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1:19
送刘贡父舍人二首 其二
秦观
观也本诸生,早与世参商。
方枘不量凿,交亲指为狂。
末路辱公知,赐出非所望。
相期古人处,岂止事文章。
汝南虽奥区,校官实始张。
解鞅百无有,栖栖寄僧坊。
筑室从有徒,皆公借馀光。
一壶千金直,所济在仓黄。
万里犹比邻,别离无足伤。
何以报公德,修好以为常。
我本是个平凡的学生,早早地就与世俗交往,
却像方木无法进洞,亲友们都认为我疯癫。
在困顿的末路上,辱没了公知的名声,
得到的恩赐也出乎我的意料。
我希望能与古人相处,岂止是为了写文章。
虽然汝南地方偏僻,但官职却是最早的张扬。
解鞅的知识一无所用,任凭我寄居在寺庙中。
建屋子虽有同伴,都是借公的余光。
一壶千金的美酒,所能帮助的却只在仓黄。
即便万里相隔,也依然如近邻,离别并不伤心。
我该如何报答您的恩德,常以友好的态度来相待。
作者介绍:秦观(1049—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北宋著名词人,号称“婉约派”代表之一,作品多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秦观的早期时期,正值他遭遇政治挫折、名声未显之时,心境颇为复杂,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送刘贡父舍人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情的送别诗,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思索与无奈。秦观以“观也本诸生”开篇,直接表明自己身为学子的身份,表露谦卑之心,设置了一个自我反省的基调。接下来的“方枘不量凿,交亲指为狂”则生动地描绘了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的窘迫,暗示了作者对社会的不满与不适。
诗中的“末路辱公知,赐出非所望”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对友人的愧疚与自责,虽然得到了朋友的帮助,但却无法回报。这种情感在后面的“何以报公德,修好以为常”中再次得到升华,体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恩德的感激。
整体来看,诗歌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敬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展现了宋代文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谊的珍视与感激,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无奈,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深邃与复杂。
诗词测试:
诗中“方枘不量凿”是什么意思?
A. 与世俗相合
B. 不合适
C. 受到欢迎
“何以报公德”中的“公德”指的是?
A. 朋友的恩情
B. 社会的道德
C. 家庭的责任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表现得如何?
A. 轻视
B. 感激和珍视
C. 漠不关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