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喜见白发诗

《喜见白发诗》

时间: 2025-04-30 20:42:25

诗句

种种年来渐满簪,儿童环视语相惊。

故人大半黑头死,老子何妨白发生。

弹镊不须夸手熟,着冠犹喜觉头轻。

元无粉黛居閒屋,任尔星星易数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2:25

原文展示:

喜见白发诗 朱翌 〔宋代〕

种种年来渐满簪,儿童环视语相惊。 故人大半黑头死,老子何妨白发生。 弹镊不须夸手熟,着冠犹喜觉头轻。 元无粉黛居閒屋,任尔星星易数茎。

白话文翻译:

多年来白发渐渐增多,插满了发簪,孩子们围着看,惊讶地议论。 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头发黑黑的,而我却不妨有白发。 弹去镊子上的白发不必夸耀手法熟练,戴上帽子仍感到头轻。 原本就没有粉黛装饰的闲屋,任由白发星星点点,数也数不清。

注释:

  • 种种:形容头发多。
  • 簪:古代用来固定发髻的饰物。
  • 环视:四周观看。
  • 故人:老朋友。
  • 黑头死:指年轻时去世。
  • 老子:作者自称。
  • 弹镊:用镊子拔除白发。
  • 着冠:戴上帽子。
  • 元无:原本没有。
  • 粉黛:指化妆品。
  • 閒屋:闲居的屋子。
  • 星星:形容白发点点。

诗词背景:

朱翌(1097-1167),字无咎,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喜见白发诗》是他在晚年时所作,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豁达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己白发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豁达态度。首联“种种年来渐满簪,儿童环视语相惊”,以儿童的惊讶来衬托自己白发的显著,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衰老。颔联“故人大半黑头死,老子何妨白发生”,通过对故人早逝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的淡然和对生命的珍视。颈联“弹镊不须夸手熟,着冠犹喜觉头轻”,以轻松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白发的接受和自我调侃。尾联“元无粉黛居閒屋,任尔星星易数茎”,进一步以闲适的生活态度来回应白发的到来,体现了作者的超然和豁达。

诗词解析:

  • 首联:通过儿童的惊讶来衬托自己白发的显著,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衰老。
  • 颔联:通过对故人早逝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的淡然和对生命的珍视。
  • 颈联:以轻松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白发的接受和自我调侃。
  • 尾联:进一步以闲适的生活态度来回应白发的到来,体现了作者的超然和豁达。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故人早逝与自己白发的对比,强化了生命的无常和作者的豁达。
  • 拟人:将白发拟人化,如“任尔星星易数茎”,赋予白发以生命感。
  • 夸张:通过“种种年来渐满簪”夸张地描述白发的增多,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豁达态度。作者通过对白发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无情的认识,同时也展现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死的淡然。

意象分析:

  • 白发:象征着衰老和时间的流逝。
  • 儿童:象征着年轻和生命的活力。
  • 故人:象征着过去的回忆和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种种年来渐满簪”形容的是什么? A. 头发黑亮 B. 白发增多 C. 头发稀疏 D. 头发乌黑

  2. “故人大半黑头死”中的“黑头死”指的是什么? A. 年轻时去世 B. 老年时去世 C. 中年时去世 D. 无疾而终

  3. 诗中“弹镊不须夸手熟”表达了作者对白发的什么态度? A. 厌恶 B. 接受 C. 无奈 D. 恐惧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慨。
  • 杜甫《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朱翌的《喜见白发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但朱翌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豁达和超然的态度,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朱翌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五门西望 小松 新嫁娘词三首 野池 雨过山村 乐神曲录三 其三 青苗神 乐神曲录三 其二 乡厉 乐神曲录三 其一 太湖神 题竹赠施尧卿 题画赠沈臞樵先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車字旁的字 生灵涂地 至字旁的字 独胆英雄 没卫饮羽 喊冤叫屈 剸刦 包含拥的成语 己字旁的字 墙开头的成语 牛顿第二定律 大风大浪 榴霰弹 皿字底的字 攀橑 卜字旁的字 不荤不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