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2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22:51
挽俞致政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涉世万缘薄,爱书双眼明。
身从平处立,道向拙中生。
啖蔗何妨晚,栽槐恰待荣。
偈成投笔去,天阔暮云横。
我在世上经历的事情都显得很淡薄,但我却因爱读书而使眼睛明亮清晰。
我身处于平凡之处,走向的却是在笨拙中生发的智慧。
晚些时候啖食甘蔗又有什么妨碍?栽种的槐树也正待它的繁荣。
写下这首偈语后,我就放笔离去,望着辽阔的天空与横亘的晚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承志,号山人,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个对作者而言重要的时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个人的价值观。
《挽俞致政》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将作者对世事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期望相结合,形成一种深邃的思考。开头的“涉世万缘薄”道出了作者对人情世故的淡然态度,这种淡薄并非对生活的放弃,而是一种超然的智慧。接下来的“爱书双眼明”则体现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求与追求,书籍使他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转而,诗中“身从平处立,道向拙中生”的句子,展现了作者自我定位的平和心态。他在平凡中发现了生活的真谛,强调了智慧往往来自于简单的思考。接下来的“啖蔗何妨晚,栽槐恰待荣”则象征着生活中的享受与希望,虽然可能有些晚,但只要用心去做,未来依然可以收获丰盛。
最后两句“偈成投笔去,天阔暮云横”表现了作者的洒脱和对未来的向往,虽然写下了这首诗,他依然愿意放下笔,去追寻更辽阔的天际。整首诗透出一种淡泊明志、乐观向上的情怀,鼓励人们在平凡中追求内心的智慧与宁静。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以淡泊的心态面对人生,强调知识与智慧的价值,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美好的期待,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啖蔗何妨晚”是什么意思?
A. 吃甘蔗没有坏处
B. 晚上的甘蔗更甜
C. 晚了就不能吃甘蔗
“身从平处立”的意思是?
A. 站在高处
B. 身处平凡
C. 走向高处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生活的享受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知识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