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4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48:37
原文展示:
浣溪沙 詹玉 〔宋代〕 淡淡青山两点春。娇羞一点口见樱。一梭儿玉一纣云。白藕香中见西子,玉梅花下遇昭君。不曾真个也销魂。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青山淡淡地透出春天的气息,少女的娇羞如同微微张开的樱桃小口。她的发髻如玉般光滑,云鬓轻柔。在白藕的香气中仿佛见到了西施,在玉梅花的映衬下如同遇到了王昭君。虽然没有真正经历,但已经让人心神荡漾。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詹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婉约、细腻著称。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少女的娇羞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美的欣赏。诗中的少女形象,可能是诗人对理想中女性的描绘,也可能是对某个具体人物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少女的娇羞形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巧妙运用,如“淡淡青山”、“白藕香”、“玉梅花”,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诗中的“西子”和“昭君”典故,不仅增添了文化底蕴,也使得少女的形象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最后一句“不曾真个也销魂”,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的无限向往和陶醉,即使未曾亲身经历,也足以让人心神荡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少女的娇羞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诗中的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的运用,不仅增添了诗的文化内涵,也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通过对美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和陶醉。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西子”指的是谁? A. 西施 B. 王昭君 C. 貂蝉 D. 杨玉环
诗中的“昭君”指的是谁? A. 西施 B. 王昭君 C. 貂蝉 D. 杨玉环
诗中的“淡淡青山两点春”描绘了什么? A. 秋天的景色 B. 冬天的景色 C. 春天的景色 D. 夏天的景色
诗中的“娇羞一点口见樱”形容了什么? A. 少女的眼睛 B. 少女的嘴唇 C. 少女的头发 D. 少女的脸颊
答案:1. A 2. B 3. C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