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农家望晴

《农家望晴》

时间: 2025-04-27 00:10:15

诗句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0:15

原文展示: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唐代〕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白话文翻译:

曾经听说秦地的西风带来雨,我询问西风何时返回。 白发苍苍的老农像鹤一样站立,在麦场的高处望着云开。

注释:

  • 尝闻:曾经听说。
  • 秦地:指今天的陕西一带,古时为秦国之地。
  • 西风:指从西方吹来的风,常带有雨意。
  • 早晚:何时。
  • 白发老农:指年老的农民。
  • 如鹤立:形容老农站立的姿态,如同鹤一般挺拔。
  • 麦场:打谷场,收割后的麦子在此处晾晒和脱粒。
  • 望云开:希望云散开,天气转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雍裕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农在麦场上盼望天气转晴的情景,反映了农民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和对丰收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老农在麦场上盼望天气转晴的情景。首句“尝闻秦地西风雨”,点明了地点和天气特征,为后文的期盼晴天做了铺垫。第二句“为问西风早晚回”,直接表达了老农对西风(即雨风)何时停止的关切。后两句“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通过“如鹤立”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老农的姿态,而“望云开”则深刻表达了老农对晴天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现了农民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尝闻”引出秦地西风带来的雨,为后文的期盼晴天做了铺垫。
  • 第二句:直接询问西风何时停止,表达了老农对天气变化的关切。
  • 第三句:通过“如鹤立”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老农的姿态。
  • 第四句:“望云开”深刻表达了老农对晴天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鹤立”形象地描绘了老农的姿态。
  • 拟人:“为问西风早晚回”将西风拟人化,表达了老农的关切。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老农盼望晴天的情景,反映了农民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和对丰收的期盼,体现了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 西风:象征着雨和变化。
  • 白发老农: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
  • 麦场高处:象征着农民的劳作和对丰收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西风”象征着什么? A. 晴天 B. 雨 C. 风 D. 云

  2. 诗中的“白发老农如鹤立”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的“望云开”表达了老农的什么愿望? A. 希望云散开 B. 希望风停 C. 希望雨停 D. 希望天晴

答案: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雨后的清新景象,与本诗的期盼晴天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期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雍裕之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本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玉烛新 玉烛新 独游浦滨,举目凄异,战后非复年时光景矣 玉烛新 汛雨花步叩舷而歌 玉烛新 戊午人日答问琴阁 玉烛新 寿舍弟昌明初度 玉烛新 早梅 玉烛新 卧雪图和君坦韵 玉烛新•癸巳岁朝 玉烛新 无题 玉烛新 和元锡先生春日寄怀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鼎字旁的字 层出叠见 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赤字旁的字 嚎丧 昌歜羊枣 进退失措 贫病交攻 正始之音 迈方步 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二字旁的字 队形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隔结尾的成语 辰勾 母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云游四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