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2:16
得徐巨源先生书却寄
黎延祖 〔明代〕
持书涕湿却难开,
莫道先生天下才。
鱼树鸟泉知去处,
松云人路想归来。
死生交至存今日,
痛哭又成独上台。
犹许故人为立传,
不曾索米向蒿莱。
我拿到您的书信,眼泪湿透了纸张,却难以开启;
不要说您是天下的才子。
鱼、树、鸟和泉水都知道我的去处,
松树、云朵和人们都在想我何时归来。
生死交替,唯有今天还在;
我痛哭流涕,又独自一人走上台阶。
我还希望故人为我立传,
却不曾向蒿莱索取米粮。
黎延祖(约1559-1626),明代诗人,字仲明,号松江,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为题材,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此诗写于黎延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在特定时期对生死与归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友人及自然的深切怀念。
《得徐巨源先生书却寄》是一首情感真挚且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中,黎延祖以“持书涕湿”开篇,展现了他收到朋友书信时的感动与悲伤,表明了友情的珍贵与无法言说的思念。接下来的句子“莫道先生天下才”,则以一种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敬仰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自然意象,如“鱼树鸟泉”,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流转,启示人们对归属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两句则是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故人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无奈与对友情的期盼。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黎延祖对生命、友情及自然的深刻理解,体现了明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与思想深度。
整首诗以对友人的思念为主线,通过对生死、归属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与对友情的渴望,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哲理和感人至深的情感。
诗中“持书涕湿”表达了什么情感?
“鱼树鸟泉知去处”中的“知”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诗人希望故人为自己立传,这反映了他对什么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