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0:11
将才既裕译才通,
武事先精文事攻。
书挂矛头看不厌,
墨磨盾鼻写能工。
内安外攘名臣业,
带缓裘轻学士风。
我效巴歌殷祷祝,
愿公长镇大江东。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兼具文武才能,既能在军事上出色又能在文治上有所建树。他的书法作品如矛头般锋利,墨香四溢,展现了他高超的技艺。在内政安定、外敌压迫的局势下,他期待自己能够效仿巴歌的祝福,愿这位公子能够长久镇守大江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钱荣国,清代诗人,生于战乱之际,诗风深受当时社会动荡的影响。他以诗歌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关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内忧外患之际,作者通过描绘文武双全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英才的渴望与期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
《再呈徐吉云军门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豪情与理想的诗作。诗人在描绘一个文武双全的英才时,展现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开篇两句提到“将才既裕译才通”,不仅强调了这个人物的才能广博,还暗示了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接下来的句子用生动的比喻如“书挂矛头”,体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显示出这个英才在文化层面的深厚修养。接着,诗人提到“内安外攘名臣业”,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宁和外敌驱逐的期待。
最后两句透出了诗人的祝愿,愿这位公子能够长久镇守大江东,表现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与信心,全诗构建了一个理想的英雄形象,激励着后人追求卓越与奉献。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强调了文武双全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望与对国家安宁的祝愿,情感真挚,具有激励人心的力量。
意象词汇:
诗中提到的人物具有哪两种才能?
A. 诗词与绘画
B. 文治与武事
C. 医术与军事
“书挂矛头”中“矛头”象征什么?
A. 书法的锋利
B. 战争的胜利
C. 友谊的坚固
诗人希望这位公子能够长久镇守在哪里?
A. 大海西
B. 大江东
C. 高山北
对比钱荣国的诗作与李白的《将进酒》,可以看到两者在表达豪情与理想时,风格的不同。钱荣国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对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