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莱州海神庙

《题莱州海神庙》

时间: 2025-05-07 22:43:09

诗句

龙宫高拱六鳌头,六合乾坤日夜浮。

贝殿走珠蛟构室,戟门烘雾蜃喷楼。

中原右顾真孤岛,外域东渐更九州。

咫尺琛航倭濊近,好将风浪戒阳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43:09

原文展示:

题莱州海神庙
作者: 徐琬 〔元代〕

龙宫高拱六鳌头,
六合乾坤日夜浮。
贝殿走珠蛟构室,
戟门烘雾蜃喷楼。
中原右顾真孤岛,
外域东渐更九州。
咫尺琛航倭濊近,
好将风浪戒阳侯。

白话文翻译:

龙宫高耸,犹如六个鳌头,
天地之间,日夜在海面上漂浮。
贝壳殿宇中,珍珠流转,蛟龙在其中构筑房室,
戟门前,雾气缭绕,蜃楼在喷吐。
中原向右看,真如孤岛,
外域向东发展,连通九州。
近在咫尺的航道,倭贼与濊贼就在眼前,
因此要谨慎风浪,警惕海上阳侯。

注释:

  • 龙宫:传说中的海神居所,象征着海洋的神秘与威严。
  • 六鳌:指六个海中的巨物,寓意海洋的浩瀚。
  • 贝殿:用贝壳建造的殿宇,象征珍贵与华丽。
  • :传说中的一种龙,寓意海洋的神奇生物。
  • 戟门:古代的一种门,形状像戟,象征防御。
  • :传说中的一种海中生物,能变成楼阁,象征虚幻。
  • 倭濊:指倭贼与濊贼,代表外敌的威胁。
  • 阳侯:指阳光,可能寓意海上风浪的隐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琬,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为主。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时期正值海上贸易繁荣与外敌威胁并存的时代。莱州海神庙是海神信仰的象征,诗人通过描绘庙宇及周边海域,反映了人们对海洋的敬畏与对外部威胁的警惕。

诗歌鉴赏:

《题莱州海神庙》是一首富有画面感的诗,诗人在描绘海神庙的同时,融入了对海洋的深刻思考。开篇通过“龙宫高拱六鳌头”,形象地勾勒出海神庙的壮观与神秘,传达出自然与神祇的巨大力量。接着“六合乾坤日夜浮”一联,展现了海洋的广阔与无穷,仿佛整个天地都在海洋的怀抱中漂浮,令人感受到海洋的无边无际。

“贝殿走珠蛟构室,戟门烘雾蜃喷楼”,则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海神庙的奇幻与美丽,贝壳与珍珠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空间。此处不仅反映了自然之美,更体现了人们对海洋的崇敬与对神灵的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现实,提到“中原右顾真孤岛”,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尤其是外敌的威胁。最后一句“好将风浪戒阳侯”,表达了对海上安全的重视,体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思索与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海神庙的壮丽与神秘,更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神灵及外敌的复杂情感,展现出元代社会的风貌与诗人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龙宫高拱六鳌头:描绘海神庙的高耸和气势,暗含对海神的崇敬。
  2. 六合乾坤日夜浮:表现海洋的广阔与无穷,强调时间的流逝。
  3. 贝殿走珠蛟构室:细致描绘海神庙的华美,象征珍贵的事物。
  4. 戟门烘雾蜃喷楼:展示海中奇幻景象,寓意虚幻与真实的交融。
  5. 中原右顾真孤岛:引入对国家的思考,表现诗人的忧虑。
  6. 外域东渐更九州:强调外敌威胁的现实,连接时局变化。
  7. 咫尺琛航倭濊近:近距离感受到外敌的威胁,进一步增加紧迫感。
  8. 好将风浪戒阳侯:表明警惕风险,关注海上安全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赋予海神庙以生命与灵性,增加了诗意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整齐和谐。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海洋的崇敬、对海神的信仰,以及对外敌威胁的深刻忧虑,体现了人与自然、神灵、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宫:象征着神秘与权威,体现人们对海洋的敬畏。
  • 贝殿:代表财富与美丽,体现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戟门:象征防御与安全,暗示外敌的威胁。
  • 蜃楼:代表虚幻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反映人们对海上奇观的想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龙宫高拱六鳌头”中“龙宫”指的是什么? A. 海神的住所
    B. 皇宫
    C. 山顶

  2. 诗中提到的“倭贼与濊贼”指的是什么? A. 内部敌人
    B. 外敌
    C. 商人

  3. “贝殿走珠蛟构室”意在表达什么? A. 海洋的荒凉
    B. 海神庙的华丽
    C. 船只的破损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中强调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与《题莱州海神庙》中对海洋的敬畏形成呼应。
  • 《早发白帝城》中描绘的险峻河流与本诗中的海洋意象,均表现出对自然力量的感叹与敬畏。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人研究》 - 对徐琬及其作品的详细探讨。
  2. 《海神庙的文化意义》 - 研究海神庙在历史与文化中的作用。
  3. 《古诗词鉴赏》 - 诗歌鉴赏的经典教材,适合深入学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戏元弼 次韵答学者四首 次韵答晁无斁 宿柴城 晚立 木兰花减字(和人对雪) 和颜生同游南山 拟李义山柳枝词五首 和朱智叔鹿鸣席上 次韵答学者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鸟逝 干字旁的字 玉翼婵娟 瑶缄 包含钧的成语 分三别两 包含欺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痈的词语有哪些 疏贱 滴定管 乐不极盘 折文旁的字 因利制权 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门字框的字 亠字旁的字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卉翕 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