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5:18
八岁梦到矍相国,今日五君来做主。我欲射侯陈礼容,可惜行装无白羽。
我在八岁时梦见了矍相国,今天五位君主来做主。我想要射箭射中侯陈礼容的目标,可惜身上没有白色的羽毛。
诗中提到的“矍相国”可能与历史上的某位宰相有关,体现了诗人对权力与理想的复杂情感。五君的出现也可能暗示着权力的更替或新的局势的发展。
龚自珍(1792-1841),清代杰出的诗人和思想家。他主张变革,提倡新学,深受当时社会动荡的影响,以“已亥杂诗”系列著称。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的历史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简短却意蕴深远,前两句通过“梦”与“今日”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对过往理想的追忆与现实的沉重感。八岁时的梦象征着纯真和对未来的期待,而“今日五君来做主”则暗示着权力的复杂和无奈。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反省与无力感,想要实现理想却因缺乏条件而无法行动,表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令人感受到对理想破灭的深切惋惜和对现实的无奈。尤其是“可惜行装无白羽”,不仅是对物质条件的感叹,更是对自身缺乏实现理想的能力的无奈自嘲,令人感同身受。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个人理想破灭的无奈与失望,同时也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思考和批判。
诗中“矍相国”指的是谁?
“可惜行装无白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五君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但龚自珍更强调个人理想的破灭,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