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7:16
赴犍为经龙阁道
作者: 岑参 〔唐代〕
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
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
骤雨暗谿口,归云网松萝。
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
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
圣朝幸典郡,不敢嫌岷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前往犍为的途中,沿着青壁小径和悬梁小路,经过沧波的景象。一路上,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骤然降下的暴雨让溪口变得阴暗,归来的云彩像网一样笼罩着松树和藤萝。他屡次听到羌族的笛声,却对巴人的歌声感到厌倦。面对险恶的江路,心中愁苦更增。幸运的是,圣朝的恩典让他被派往这个郡,不敢对岷山和峨眉山生出嫌弃之情。
作者介绍: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王之涣、王昌龄并称。岑参的诗歌以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和个人情感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边疆的热爱和对家国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岑参在途中经过险峻的山路,面对自然的威胁和内心的恐惧,写下了这一诗篇,表达了他对征途艰辛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岑参在赴犍为途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与复杂的情感。开篇的“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生动地勾勒出诗人所处的险峻环境,青壁与沧波的对比,暗示了自然的壮丽与险恶。接下来的“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则传达了诗人对路途艰险的真实感受,出汗与恐惧并存,形成深刻的心理冲突。
诗中“骤雨暗谿口,归云网松萝”描绘出突如其来的暴雨使得山间溪口变得阴暗,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不安。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在乡音与异歌之间,诗人表现出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厌倦,增添了情感的复杂性。
最后两句“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则是对整个旅程的总结,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心灵的困扰,虽被圣朝恩典所庇护,但内心的愁苦与对未来的迷茫依然存在。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展现了岑参深厚的艺术功底与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岑参对自然险恶环境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通过个人的游历,展现了唐代士人的情怀与对社会的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青壁”指什么?
A. 青色的山壁
B. 一种植物
C. 一座城市
“骤雨暗谿口”中的“谿口”指的是?
A. 河流的起点
B. 山间的溪口
C. 海洋的入口
诗人对巴童歌的态度是?
A. 喜欢
B. 厌倦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