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4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48:39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作者: 岑参 〔唐代〕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这地方我曾经居住过,如今再来这里,仿佛像是回家一样。可怜那汾河边的柳树,见到我时也显得依依不舍。
作者介绍: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河西地区,工诗歌,以边塞诗闻名,常表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士兵的豪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岑参回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时所作,表达了对故地的怀念与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岑参的《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以简洁的语言,蕴含了深厚的情感。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柳树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柳树作为一种象征,既代表了生机与希望,也暗含了离别与思念。诗中的“曾居住”让人联想到过往的岁月,而“宛似归”则流露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通过传达个人情感,诗人将自然与人情交织,形成了一种和谐美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
在这首诗中,岑参用“可怜汾上柳”来表达对柳树的喜爱与怜惜,仿佛与柳树有着心灵的契合。他对柳树的依依不舍,象征着对过往的留恋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在细腻的情感描绘中,诗人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之情的统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此诗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是?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岑参与王维的作品,岑参的诗常表现边塞的豪情与壮丽,而王维则更注重营造宁静致远的自然美,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