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5:29
醉后登黄池港舟
作者: 董嗣杲〔宋代〕
大江胜绝此无俦,不省荒寒醉酒楼。
秉烛尚嫌杯数窄,换舟便觉橹声柔。
山连青意为仙塚,池接黄名是逆流。
僵卧莫知身纪堕,岸南灯火属宣州。
在这条大江上,风光绝美无人能比,此刻我醉意朦胧,已不觉身处于寒冷的酒楼中。
手中点着蜡烛,仍觉得酒杯数量太少,换了舟船后,便觉得橹声柔和动听。
远处的山连绵如青色的仙人墓,池水流向黄河是逆流而上。
我僵卧在舟中,竟然不知自己身世已堕,岸边的灯火属于宣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董嗣杲(生卒年不详),字师正,号容斋,宋代诗人,擅长诗文,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这首诗产生于诗人一次饮酒后的游船体验,表达了他在醉酒状态下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反映了宋代士人闲情逸致的生活状态和对酒文化的推崇。
这首《醉后登黄池港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醉酒后对大江景色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一句“大江胜绝此无俦”,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自我状态的真实反映。醉酒后的他,忘却了寒冷,沉醉于酒楼的氛围中,这种无忧无虑的情绪正是古代文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秉烛尚嫌杯数窄”,表现出他对饮酒的渴望,蜡烛的光辉和酒杯的数量形成对比,暗示了他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短暂。换舟后,听到橹声柔和,更是细腻地描绘了他心境的变化,仿佛在宁静的水面上游荡,随波逐流。
“山连青意为仙塚,池接黄名是逆流”则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对历史的反思结合,青山如仙人之墓,黄河逆流而上,显示了生命与时间的交错与变迁。而最后一句“僵卧莫知身纪堕,岸南灯火属宣州”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醉酒使他忘却了时间,灯火映照着他身边的宣州,构成了一幅梦幻而又现实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光及自然的深刻理解,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醉酒后的心境,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又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通过对酒、舟和自然景色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存在的思考,展现了古代文人特有的洒脱与哲思。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黄池”指的是哪个地方?
填空题:诗中“秉烛尚嫌杯数____”,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渴望。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宣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对/错)
《月下独酌》与《醉后登黄池港舟》均展现了诗人对饮酒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孤独感,而董嗣杲的作品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