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2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26:47
湘累莫吊楚云迷,
力疾喑喑客会稽。
心想同寅分席醉,
身逢重午借楼栖。
今朝气象悲欢异,
几种葵榴色泽齐。
水际晚凉应有赋予,
藕花多处想供题。
不要因为湘水的悲伤而为楚地的迷雾哀叹,我在强烈的疾病中仍在会稽作客。心中渴望与同伴分席共饮,今天正值重午,只得借楼台栖身。今晨的天气使人感到悲欢不一,各种葵花和石榴的颜色却是一样的鲜艳。水边的晚风应该会赋予我灵感,藕花盛开的地方我想为它作诗。
董嗣杲,字子恭,号析庵,宋代诗人,官至知府,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人生感悟为题材。
此诗作于端午节,诗人因身体不适而滞留在会稽,寄情于自然,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及对节日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忧伤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在重午佳节时的内心世界。开头两句以“湘累”“楚云”引入,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虽然身处会稽,但心中仍渴望与友人一同饮酒作乐,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重午的节日氛围与诗人的身体不适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情感更为复杂。
后半部分的描写通过葵花和石榴的色泽,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机与繁华,而诗人却感受到的却是悲欢交织的复杂心情。结尾提到藕花与晚凉,暗示诗人希望在这样的自然景色中找到灵感与慰藉,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歌通过对端午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自然中寻求慰藉的复杂情感,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诗中的“葵榴”主要象征什么?
以上内容为对《甲戌重午留越寄武康同官》的全面分析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