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10
谒金门(甲子年同寅伯题于壁)
作者: 吕渭老 〔宋代〕
人已老。春亦不留些少。
花尽叶长蚕又抱。
子规啼未了。
往事不论多少。
且向尊前一笑。
白发满头愁已到。
路长波渺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人已年老,春天也不再留恋片刻;花儿凋谢,树叶繁茂,时光荏苒,连蚕也在继续结茧。杜鹃鸟的啼鸣仍未停止,往事的多少已不再重要。暂且在酒杯前微笑,尽管白发已满,愁绪已到;漫漫长路,波涛渺渺,似乎无止境。
作者介绍:吕渭老是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细腻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生活的自然景象,常蕴含哲理,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甲子年,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在春天时节对花开花落的观察,寓意着对人生的思考。
《谒金门》是一首饱含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传达出对岁月无情的感慨。诗中的“人已老”开篇直接点出主题,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年岁的思考和无奈。接下来的“春亦不留些少”,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春天的美好无法停留,仿佛在暗示着生活的短暂与珍贵。
“花尽叶长蚕又抱”展示了生命的循环与变化,花朵的凋零并不代表结束,树叶的茂盛和蚕的结茧则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子规的啼鸣更是引发人对往事的追忆,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勿忘过往的经历。
“且向尊前一笑”句中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尽管白发满头,愁绪已至,仍然可以在酒杯前微笑,享受当下的美好。整首诗在清淡中透出一丝哲理,让人既感伤又深思。
最后一句“路长波渺渺”则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漫长旅途,波涛汹涌却又渺小,让人心生敬畏,对未来充满期待与不确定。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思考,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对生命循环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情感,也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层的思考空间。
诗词测试:
诗中“人已老”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子规啼未了”中的“子规”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白发满头”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吕渭老的《谒金门》更为沉郁,表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