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鹧鸪天 为朱氏小妓绣莲赋三首

《鹧鸪天 为朱氏小妓绣莲赋三首》

时间: 2025-04-30 18:12:52

诗句

半臂京绡稳称身。

玉为颜面水为神。

一痕头导分云绾,两点眉山入翠颦。

丹杏小,碧桃新。

雏莺恰啭上林春。

平生惯是听歌耳,除却莲儿只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12:52

原文展示:

半臂京绡稳称身。玉为颜面水为神。
一痕头导分云绾,两点眉山入翠颦。
丹杏小,碧桃新。雏莺恰啭上林春。
平生惯是听歌耳,除却莲儿只一声。

白话文翻译:

这位女子的半臂披着轻盈的京绡,身材曲线恰到好处;她的面容如同玉一般洁白,神态如同水般灵动。
她的发髻上有一条细长的头绳,轻轻缠绕,仿佛云雾一般;那两道眉毛如山峦般微微皱起,显得清秀动人。
红杏花娇小,碧桃花刚刚盛开;雏鸟在春天的林间欢快地鸣唱。
我一生习惯了倾听美妙的歌声,除了这莲儿的声音,实在没有比这更动听的了。

注释:

  • 半臂京绡:指女子的衣袖,轻薄的京绡布料。
  • 玉为颜面:形容女子的脸庞如玉般洁白。
  • 水为神:形容她的神态如水般灵动。
  • 一痕头导:指发髻上细长的发带。
  • 丹杏小,碧桃新:形容新开的花朵,色彩鲜艳。
  • 雏莺恰啭:指小黄莺在春天鸣唱。

典故解析:

“京绡”是古代一种轻薄的绸缎,常用来形容女子的衣着;“玉”为美的象征,多与女子的容颜联系;“莲儿”在古诗中常作为美丽女性的代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翥,元代诗人,以细腻的描写和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女性之美,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妓女文化盛行,诗人借此表达对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女子的美丽形象,诗人用“半臂京绡”“玉为颜面水为神”等形象的比喻,描绘出她的外貌和气质,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爱慕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春意盎然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除却莲儿只一声”更是直接表明了诗人心中对这位女子的独特情感,仿佛在说,所有的歌声都不及她的动听,表达了对她的无比珍视和独特的情感联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展现了元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女子的身姿和气质,强调她的服饰和神态之美。
    • 第二联细致入微地描写她的眉眼,展现出她的神韵。
    • 第三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第四联总结情感,强调对女子的倾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面容比作玉,将神态比作水,生动形象。
    • 对仗:如“丹杏小,碧桃新”,形成和谐的音律美。
    • 排比:通过列举自然景象,增强描写的层次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女子的美丽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同时流露出对爱情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京绡:象征轻盈与柔美,体现女子的优雅。
  • :象征纯洁与美丽,强调女子的高贵。
  • 雏莺:象征青春与活力,暗示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半臂京绡”描述的是谁的什么?

    • A. 描述诗人的外貌
    • B. 描述女子的衣着
    • C. 描述春天的景象
  2. “除却莲儿只一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对女子的倾慕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张翥与李清照的作品均描绘了女性之美,但李清照更侧重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纷扰,而张翥则是直接描写外在的美丽,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词选》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元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踏莎行 古意 踏莎行 江上阻风 踏莎行(题中仙词卷) 踏莎行·哭奠陈修斋同志灵右 踏莎行 寄书 踏莎行 秋海棠 踏莎行 繇黄牛峡至净江,途次忆欧阳公小词,戏效颦二阕,时已量移南枢 其一 踏莎行 子规 踏莎行·天压楼低 踏莎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昏的词语有哪些 双人旁的字 通今达古 债多不愁 鹵字旁的字 酒醉饭饱 蜂屯乌合 立刀旁的字 徙宅忘妻 三只手 鱼字旁的字 包含霓的词语有哪些 驻屯 包含栏的词语有哪些 野豌豆 东南亚国家联盟 十字旁的字 踏科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