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登春陌

《登春陌》

时间: 2025-05-06 17:53:03

诗句

花柳燄通津,幽居日日春。

门前往来者,同是华封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53:03

原文展示

登春陌
花柳燄通津,幽居日日春。
门前往来者,同是华封人。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气息在花柳间弥漫,隐居在这里的人每天都感受到春天的到来。门前来往的人,都是同样的华封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花柳:指春天盛开的花和柳树,象征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 :火焰,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生气勃勃。
  • 通津:指水路交通的地方,这里隐喻春天的生机流动。
  • 幽居:指隐居在安静的地方。
  • 华封人:指的是居住在华封的文人或隐士,华封是古地名,象征着隐逸生活。

典故解析
“华封”出自《史记》,是指一个隐士的理想境地,代表着一种脱离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宋代诗人,号梅溪,字子云。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美和自我内省的重视。

诗歌鉴赏

《登春陌》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宁静隐居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花柳燄通津”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花和柳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活力,而“燄”则暗示了春天的温暖与激情。接着“幽居日日春”一句,诗人表达了在这幽静的环境中,每一天都如春天般美好,传达出一种宁静与满足。

在“门前往来者,同是华封人”中,诗人通过描写来往的人,强调了与他人共处的和谐与认同,暗示了他们都是追求隐逸生活的同道中人。这种生活不仅是对外界的避让,更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描写,传达出深刻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对自然和对隐逸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柳燄通津”:春天的花和柳树交相辉映,展现出春天的美丽和活力。
  • “幽居日日春”:隐居的生活,每天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暗示了生活的宁静与愉悦。
  • “门前往来者”:描绘来往的行人,突显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 “同是华封人”:强调了与来者的共同身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认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比作一种生活状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 对仗:诗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诗歌更为动人。
  • 意象:花柳和幽居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外部自然与内心安宁的统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及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丽与生命力。
  • :代表柔美与春天的温暖。
  • :象征新生与希望,体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华封人”指的是?
    A. 隐士
    B. 文人
    C. 商人
    D. 以上皆是

  2. 诗中用“花柳燄”描绘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生机
    C. 秋天的凋零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隐居生活的诗作。

诗词对比

  • 张镃与陶渊明的作品均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但张镃更注重春天的生机,而陶渊明则倾向于田园的宁静。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其三 菩萨蛮(题锦机小轴) 菩萨蛮 其三 菩萨蛮 菩萨蛮 其四 菩萨蛮 菩萨蛮七首  其四 集句 菩萨蛮 其一 同韶九西郊冯氏园看海棠 菩萨蛮 茶烟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颛政 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落发为僧 打火机 釒字旁的字 首字旁的字 汪洋自恣 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片简 区区小事 输眼 提手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以直抱怨 秦庭之哭 片石韩陵 韭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